昨日下午,2020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開幕。作為活動的重要內容,在主題演講中,來自中國、俄羅斯、德國等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區代表等圍繞“提升社區和城市品質”年度主題,分享了在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和改善人居環境方面的經驗做法。
重塑社區價值 共創幸福生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 楊保軍
中國城市正從大規模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從城市擴張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加強社區建設、重塑社區價值十分重要。
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推動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我認為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完善社區市政基礎設施。
第二,促進綠色發展,大力推進綠色社區創建行動,促進居民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第三,鼓勵智慧創新,加快社區各類設施智能化改造,把社區建設成為未來城市和智慧城市的突破口。
第四,增強文化認同,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培育積極向上的鄰里風尚。
可持續城市化具有重要價值
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報告與趨勢部門負責人 本尼迪克特·阿里瑪
可持續城市化具有經濟、環境與社會價值。
可持續城市化的經濟價值在于,管理良好的城市化能提升城市生產力、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GDP。規劃度更高的城市化還能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同時提升城市競爭力,讓城市更加具有包容性、更加繁榮。
可持續城市化的環境價值在于環境保護項目能提高城市環境的價值,其防控疫情的措施還能使碳排放量下降,城市空氣質量也會在短期內得到改善。
可持續城市化的社會價值在于其具有社會包容性,即促進性別平等、保護少數群體和弱勢群體的權利,以及確保社會的包容性。
恢復綠色城市 建設美好未來
德國環境部國際事務司司長 卡斯滕·薩赫
“提升社區和城市品質”,對今年的世界城市日來說,是非常及時和恰當的口號。城市正變得比周邊地區更溫暖,各國的沿海城市不僅受到極端天氣事件的威脅,還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但城市同時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戰場。
我們現在有機會學習如何重建美好未來,恢復綠色城市。世界資源研究所估計,將有多達20萬億美元用于重建綠色復蘇。這是一個重大機遇,可以加速轉型,創造一個氣候更友好、更有韌性的未來。同時這也是一個建設前瞻性城市的重大機遇。
德中兩國已經展開深度合作,為解決氣候問題,實現環境友好的城市化展開各種交流和項目。今后,我們將繼續推動這種富有成效的合作。
“香港2030+”讓香港成為
更宜居的亞洲國際都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局長 黃偉綸
香港政府規劃署正進行一項名為“香港2030+”的研究,目標是更新香港的發展策略,讓香港成為宜居、具有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亞洲國際都會。
該研究提出了一套智慧、環保及具抗御力的策略,從三方面應對氣候變化,并為宜居提供合適的方法和工具。其一,進行可持續規劃和城市設計,包括優化土地的運用、促進低碳和智慧型的經濟、提供可抗拒氣候變化的規劃等。其二,設計一套智慧、環保及具抗御力的基建系統,包括綠色樓宇、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的排水及防洪設施等。其三,促進智慧出行,包括采用交通、土地用途、環境的綜合策略規劃思維及基建設施等。
世界城市日具有八大要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 吳志強
這些年一路走來,我對世界城市日的要義有八條心得。其一,人類過去還不是城市動物,現在人類已經變成了城市動物,主要在城市里生活;其二,中國從農業社會變成城市社會,今天的中華民族已成為以城市為主體的民族;其三,人類的文明進步都和城市相關,人類所有的精神文明與城市歷史密不可分;其四,城市碳排放,地球不得安寧;其五,城市的經濟增長是非常重要的;其六,城市已經成為全人類文明之間交往還是沖突的關鍵網絡節點;其七,地球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城市里,社區是人們生活的基礎單元;其八,我們要給城市和社區增加價值。
強化城市設計管控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 李曉江
城市設計怎么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如果用過往高碳排、高消耗的路徑去實現,對全世界和中國人民都是災難。
經歷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的工業化、城鎮化要面對“下半場”。如果說前40年的主題是改革開放富起來,那么后40年的主題一定是綠色低碳好起來或者美起來。
疾風驟雨式的城市發展階段已經結束,外延式的拓展不再是當下發展主題。城市設計更關心人的活動、人的尺度、場所的特質、文化的體驗。所以,用城市設計來指引社區建設、城市建設至關重要。
引入社會力量 家園有機更新
北京市朝陽區勁松街道黨工委書記 楊丙章
城市發展需要、群眾訴求哨聲,要求我們必須在解決老舊小區管理難點問題上有所作為,且必須見到成效。在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系統工程探索中,我們以勁松北社區為試點,引入社會力量參與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和有機更新,得到廣大居民的充分認可。
一是突出主動擔當,合力共商,強力推動;二是匯集民意民智,宣傳引導,贏得支持,實現從拒絕到理解的有效轉變;三是引入專業力量,整體設計,規范運營,確保“一張藍圖管到底”;四是著眼長效運行,適度扶持,實現自轉。
“勁松模式”這一實踐,為解答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和有機更新課題進行了深入有益的嘗試,達到了溫暖人心、凝聚力量、激發活力的效果。
感受有福之州 締造美好生活
福州市第十九中學學生 陳梓涵
福州有句俗話叫“七遛八遛,不離福州”,表達的是福州人對故土難舍的感情,從我記事起,我家住的“鳳凰池”就慢慢有了變化,和長輩口中那個“臟亂差”的“蚊子池”已大不一樣。
小區的變化是城市的縮影。在福州,有林木蔥郁、花草繁盛的長長的“福道”,那是福州人晨練的好去處;在福州,有越來越清澈、越變越美的流花溪、晉安河;在福州,有綿延的綠意、公園;在福州,還有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和留住“根”和“魂”的古厝。
希望我愛的福州能有更便捷的交通、更多的運動場所,我為自己是福州的少年而驕傲,愿用自己的雙手把它裝點得更美好。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八成民企建立工會組織2021-11-24
- “人防課”進地鐵站 提升市民防空意識和能力2021-11-24
- “食話食說榕城行”首站起程 為市民普及食安知識2021-11-24
- 福州市政府召開重大項目月度協調會議2021-11-24
- 八閩文旅精華匯聚一館 2021福建旅游交易會在榕開幕2021-11-24
- 共建“海絲文旅” 共繪美好藍圖 ——海絲國際旅游節啟動儀式暨文旅合作高峰論壇側記2021-11-24
- 聚焦數字化 探索新路徑 文旅合作高峰論壇產業發展分論壇觀察2021-11-24
- 讓文化與旅游“深度約會” 文旅合作高峰論壇文旅融合分論壇觀察2021-11-24
- 推動福州率先實現現代化、全面邁向國際化系列報道之一:產業興盛 鍛強實力2021-11-24
- 第七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啟動2021-11-2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八閩文旅精華匯聚一館 2021福建旅游交易會在2021-1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