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智慧社會發展與展望論壇舉行。記者 鄭帥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
12日下午,第三屆中國智慧社會發展與展望論壇舉行。現場,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等共聚一堂,分別圍繞智慧社會相關領域理論技術創新和智能產業典型實踐案例進行分享交流,積極為智慧社會建設建言獻策。
【專家觀點】
智慧城市建設:明確規劃立足點 強化數據治理
建設智慧城市,規劃至關重要。那么智慧城市規劃立足點在哪里?“要立足于城市的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兼職教授楊學山表示,在智慧城市的近期規劃中,應當與城市當前面臨的關鍵問題結合,遠期則要與城市現代化發展目標緊密連接。
在具體建設智慧城市上,數據在其中起著基礎作用。楊學山表示,為了讓數據更好發揮作用,需要處理好數據的集中與分散、質量與數量、增量與存量、安全與開放等多對關系。他以數據的質量與數量兩對關系為例,“智慧城市的建設主要是方便群眾辦事,這要求數據必須精準,所以質量遠比數量重要。而且只有在精準辦事生成的精準數據基礎之上,累積起來的數據才可以產生更多價值。”
在當天的論壇上,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同樣表示,在社會轉型帶來的風險以及社會智慧化帶來的沖擊下,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對于智慧社會發展至關重要。他建議,未來智慧社會的數據治理,需要處理好精準治理與數字資源整合的問題、各自為政與過度數字化的問題,以及公共安全的邊界與個人隱私保護問題3個關鍵問題。
數字政府建設:新基建注入新動能
“政府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助力智慧社會的關鍵。”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研究員尹浩表示,與傳統的電子政務相比,數字政府逐漸從注重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向服務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轉變,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公共服務便民化、社會治理精準化與經濟決策科學化。
“在今年國家大力發展新基建的背景下,數字政府建設迎來了新的機遇。”在尹浩看來,新基建將為數字政府發展注入新動能——高效能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大幅提升數字政府的存儲和計算能力;通過政務大數據進一步融合,能夠促進數據潛在價值的挖掘,推動政務大數據服務創新;人工智能在電子政務中深度運用,能夠提升政府科學管理,綜合決策的能力;5G和邊緣計算的應用,則能夠讓政務信息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地方實踐】
案例一:福州濱海新城基于CIM的規建管一體化平臺(一期)
依托福州濱海新城基于CIM的規建管一體化平臺,在城市規劃階段,能通過多規融合實現城市規劃一張圖——基于模型進行充分模擬優化和分析,制定最優規劃方案;在建設階段,通過構建建設監管一張網推進智慧建設——每個工程項目都要通過CIM的平臺綜合監管,能夠提前發現問題,預判風險,及時解決;在城市管理階段,通過智慧運營實現城市治理一盤棋——利用市政設施數字化建立城市的孿生模型,在今后的運行管理過程中,當發生管理問題時,可以在數字化模型上感知、定位,并進行預測性維護,以便于提前干預。
案例二:深圳坪山區綜合網格建設
過去,在深圳坪山區,民生訴求件的解決存在事件流轉復雜、派遣準確率低,部門獨立、跨部門事件處理慢,事件辦結率低、群眾滿意度差等問題。當地以更好更快解決民生訴求為導向,開展體制機制和技術創新,推進綜合網格建設。坪山區通過合理壓縮處置時間,明確1000多項事項清單,整合148個訴求反饋渠道,并借力機器學習、融合通信等新興技術,形成智能分撥、及時響應、聯動處置、限時辦結的流程,實現城市事件統一處置監管,大幅減縮了案件辦結時間,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群眾的滿意度。
【成果發布】
《全球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趨勢研判(2020年)》發布
本屆論壇還圍繞建設智慧社會發展與數字治理體系前沿領域舉辦專項活動,發布研究成果《全球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趨勢研判(2020年)》。
這份報告全面梳理全球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趨勢,對全球社會治理在行政體系、多元參與渠道、輿論監測、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數字化轉型典型路徑和案例進行深入總結,圍繞推進我國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提出加強數據治理、打造數字政府、構建數字身份、挖掘應用場景、完善法律標準等五大發展方向,為我國實現政府決策科學智慧化、社會治理精準有效化、公共服務便捷高效化等提供參考。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數字”繪就福州民生幸福底色2020-10-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