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海關工作人員在中江化工碼頭查驗。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葉欣童
幾天前,一則好消息在榕城海關上下掀起創新改革的新熱潮:經省自貿辦評估,5項創新舉措通過第三方評估。至此,榕城海關已有7項自貿創新舉措通過評估,其中3項被評為全國首創。
全國首創進口丙烯關企共檢監管模式,率先在全國推出出口大宗散裝貨物“抵港直裝”模式,首創進境空箱全流程智能化監管快放模式……自去年1月開關至今,短短20個月,榕城海關圍繞改革、創新做文章,用一系列“首創”舉措,讓國際化、便利化的福州口岸營商環境領跑全國。
這支榕城海關隊伍有何看點?為廣大企業帶來多大的獲得感?背后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改革創新故事?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探訪。
【全國首創名片】:進口丙烯關企共檢監管模式
【亮點采擷】
企業通過提前申報,并借助企業的危險化學品化驗分析中心,在海關監督下,可做到卸貨、取樣、檢測的無縫對接,檢測結果合格后,可實現當天進口的原料,當天就能投入生產,通關效率顯著提高。
1月24日至7月31日,榕城海關累計監管到港的外貿丙烯船52艘,驗放丙烯逾8.35萬噸、貨值約1億美元, 壓縮進口時間三分之二。
【一線直擊】
從至少15天到最快8小時
8月13日早上,一艘裝載著丙烯原料的貨船在江陰港的中江化工碼頭靠岸。當天晚上,這批原料就投入福建中景石化公司的生產線。
“從運抵到投用,全程最快只要8個小時!以前,至少要15天以上。”在中景石化危險化學品化驗分析中心,生產技術部經理兼總調度長黃凱用最直接的對比,一語道出進口丙烯關企共檢監管模式的厲害。
中景石化是全國聚丙烯主要生產企業之一,公司生產所需原材料丙烯,大部分從國外進口。
“原料屬于危險化學品,原來需要送往外地檢測,通過合格認定后才能入關,周期較長,這一定程度上為企業安全、穩定生產帶來影響。”黃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生產線每天對于丙烯的加工能力是3000噸,而港口的儲罐只有7000噸,送檢時間越長,原料的供應跟不上,就不得不停產,“如果要投建更多儲罐,成本不可估量”。
企業的發展痛點,就是榕城海關的改革創新重點。榕城海關第一時間對接中景石化,共同探討提速增效的可行性辦法。
送檢時間長,就地自檢是否可行?可行!中景石化本身具有國家能力認可的實驗室,具備這一能力。
那如何保障自檢不出問題?共檢模式應運而生:海關在4個重要節點進行介入監督,通過開展視頻查驗、針對性登臨、罐區取樣、監督企業檢測等一系列舉措,有效地保證規范性。
“我們希望通過自加壓力,為企業增添便利。”榕城海關駐福清辦事處查驗一科副科長羅煒敏告訴記者。
【全國首創名片】:出口大宗散裝貨物“抵港直裝”模式
【亮點采擷】
該模式下,可實現貨物進港、卸貨、裝船無縫鏈接,減去了貨物在港內裝卸和堆存的物流環節,從而大大提升通關效率。
截至7月,榕城海關出境的13艘次散貨船舶采用到港直裝模式通關,共計14.6萬噸的石料、化肥、鋼材等散貨,大幅加快通關速度,為企業節約費用195萬元。
【一線直擊】
一單就能節省15萬元成本
8月15日一大早,江陰港早已一片忙碌。只見一輛輛貨車將化肥直接送到碼頭,吊機迅速將貨物吊裝到輪船上,貨物進港、卸貨、裝船無縫銜接,高效運轉。“又快又方便!”福建省福農農資集團有限公司出口部經理李昕由衷地為便利化的通關模式豎起大拇指。
這樣的高效運轉,源自今年3月以來,榕城海關推行的出口大宗散貨到港直裝模式。
不僅是福農農資集團,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也為這一全國首創的模式贊不絕口。
“我們是第一個享受到新模式便利的企業,也可以說是為我們量身定制的!”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今年3月初,公司計劃出口一批338噸重的壓力鋼管至埃塞俄比亞,數量多、體積大,如果按照正常流程需要將所有貨物卸載再查驗,不僅要花一周的時間,還要承擔高額的滯港費用和裝卸費用。
榕城海關了解情況后,迅速行動,一邊對接碼頭、船舶,一邊收集企業核心訴求,又一項創新舉措——“抵港直裝”模式新鮮出爐:將到港貨物直接從三峽風電產業園運輸到江陰碼頭裝船,不但直接縮減了貨物集港時間,更為企業節省港內堆存費等約15萬元。
“抵港直裝模式相比傳統作業模式,減去了貨物在港內裝卸和堆存的物流環節,貨物直接從工廠到船舶,實現門到門直供出口。”榕城海關駐福清辦事處物流監控科科長陳遠告訴記者。
“這項政策實現了大宗散貨邊運抵邊裝船,一年能為企業節省幾千萬的物流費用。”中國外輪代理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公司每月代理30艘次出口大宗散貨業務,按此測算,一年至少能節約物流費用5400萬元。
【全國首創名片】:進境空箱全流程智能化監管快放模式
【亮點采擷】
通過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實現“六統一”(統一申報單證、統一作業系統、統一風險研判、統一下達指令、統一現場執法、統一分步提離),并利用超聲波探測、物聯網技術和智慧云平臺等科技手段,達到智能快速通關、降低運營成本的效果。
據統計,福州關區全年可節約進境空箱作業時間2524萬小時,每箱可節省港內空箱吊裝、堆存及拖車費用200元,全年可為企業節省物流費用1.58億元。
【一線直擊】
從36小時壓縮到0.5小時
手續繁、通關慢、費用高,是進境空箱普遍存在的通關難題。單個空箱通關最長要36個小時。
如今,在進境空箱全流程智能化監管快放模式加持下,單個空箱通關僅需0.5個小時。
據榕城海關介紹,該關重點圍繞減環節、降成本、快放行下功夫,聯合碼頭、堆場、代理、行業協會等多方深入研究論證,引入物聯網技術和最先進的檢測設施設備,大膽創新監管模式。
在江陰港碼頭,記者看到,進境的空箱從集裝箱輪被吊卸在拖車上,直接運往碼頭出口的海關卡口,接受超聲波空箱檢測。檢測合格后,卡口橫桿自動抬起放行,整個過程流暢且快速。
“不僅速度夠快,快放模式在流程、成本等方面也創造了極大便利。” 中遠海運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
從流程來說,以前空箱進境需申報報檢單、艙單、空箱清單等3份紙質單證,新模式只要通過艙單系統申報1份電子數據。
從速度來說,原來進境空箱需要經過卸箱、堆存、吊箱、查驗等環節后才能允許提離港區,如今未布控的空箱可以在卸箱后直接提離。
從成本來說,以前空箱在港內作業平均需要經過3次吊裝和3次拖車運輸才能提離港區,物流成本較高,現在減少了這些港內作業環節。
進境空箱通關效率的提升,也提高港口的集裝箱堆存效率。“空箱加快周轉,港區的堆存空間得到釋放,操作成本大幅降低。”福州港務集團工作人員說。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各級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2020-08-19
- 現場比拼茉莉花茶窨制工藝 35名高手角逐“大師”桂冠2020-08-18
- 福州紅星排尾片區打造“兩縱兩橫”路網 “一縱一橫”年底前建成通車2020-08-18
- 17日福州市局部降雨乃人工增雨 今年已實施69次2020-08-18
- 福州市創新創業大賽復賽名單揭曉 18家企業獲決賽入場券2020-08-18
- 福州外賣平臺熱推“小碗菜” 菜品價格下調2020-08-18
- 新鮮!福州市民潛水玩撲克2020-08-18
- 福州臺江區屬學校教師招考省統一筆試崗位面試安排公布2020-08-18
- 福州市田徑運動員備戰省運會2020-08-18
- 打造“海西硅谷”!福州軟件園迎來大變化2020-08-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青年參訪福州濱海新城?2020-08-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