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澤源的志愿者考察農村水土保持狀況。(綠澤源環保公益服務中心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葉欣童
“最近氣溫高,果樹和植被情況怎么樣?”“林下植被已經恢復了,現在只清理長得比較高的雜草,土壤的濕度已經比較適合柑橘生長。”昨日,在永泰長慶鎮福建大森林碩豐生態農場內,農技人員黃秋文一邊欣喜地看著2000多畝的沃柑、砂糖橘,一邊與福州市綠澤源環保公益服務中心的專家視頻連線。
黃秋文告訴記者,農場創辦初期,大刀闊斧的開墾險些破壞了水土環境,還好后來接觸到了綠澤源,在他們的指導下,恢復林下的植被,讓地表的濕度和溫度更適合果樹生長。黃秋文口中的綠澤源是國內首家水土保持公益組織,主要由福建農林大學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組成。
積極奔走
在省內護住12萬畝土地
“一開始我們只是想為水土保持專業的學生搭建一個實踐平臺,后來我們意識到可以通過我們的工作服務生態扶貧。”福建農林大學水土保持專家、綠澤源創立者之一楊志堅說,依托福建農林大學學科與科研資源的優勢,綠澤源成立后致力于傳播水土保持專業知識,提供水土保持咨詢服務,緩解水土流失問題。在永泰、福清、政和、建甌、長汀等地的32個鄉鎮,綠澤源防治水土流失面積超12萬多畝,涉及農戶2500多戶,減損增收3億元。
“水土流失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發的最主要原因,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成為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威脅,也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心負責人薛光宇表示,水土保持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生態環境和治理江河的根本措施,改善水土流失情況不僅可以維護當地的生態環境,還可以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等方式帶動精準扶貧,一舉多得。
但是傳統思維下的水土保持模式造林樹種單一,難以存活,而且很多時候政府“一頭熱”,群眾沒有參與到生態建設中,群眾獲利少,久而久之林越造越少,群眾越來越窮。
復制推廣
在西部實現扶貧增綠雙豐收
綠澤源在吸取長汀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經驗的基礎上,開始實施“煥綠計劃”。薛光宇介紹,中心通過發動相關專業學生以及群眾發現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在基層建立水土保持工作站,然后安排志愿者前往實地觀測,進行社會調查并形成報告。最終他們會將水土流失問題和解決水土流失問題的方法一并提供給當地政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監督,在問題解決后幫忙引入適合當地種植的經濟作物,真正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經濟。
綠澤源也將這套可復制的生態修復帶動精準扶貧模式,從東海之濱的福州推廣到黃土高原上的甘肅定西。在定西推廣生態林建設的基礎上,他們還提出了林花、林草、林蜂、林菌、林藥、林農、林旅、林草相結合的理念。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達1萬多畝,吸收38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實現生態功能服務價值2352萬元。
“環境保護是每一代人的事,我們的志愿者多次前往偏遠山區的鄉村小學、中學,對他們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推動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薛光宇說。目前,綠澤源還在進行大學生返鄉水土流失調查活動,鼓勵學生去調研家鄉的水土流失情況,培育新時代大學生關注生態文明的思想意識。
責任編輯:趙睿
- 寧德九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入選國字號2019-11-14
- 福建安溪寧化列入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試點縣2018-05-04
- 平潭公益組織慰問幫扶火災幸存者2017-01-04
- 公益組織聯合社區、餐廳推出盲文菜單盲人點菜 美味先“摸”為快2016-12-07
- 公益組織向蘋果申請下架整容游戲 整容誰的鍋?2016-09-0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旗山湖三創園閩侯片區集聚都市型新興產業2020-07-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