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組入戶與當地居民交流。(受訪者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謝星星 通訊員 陳建鋆 張存金 蘇楓
“2016年我第一次來到隆德,那些素未謀面的鄉親們就讓我有了親近感,這是多年援寧干部在當地積累的口碑,也激勵著我在這片土地用心用情幫扶。”
日前,中央宣傳部授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時代楷模”稱號。作為閩寧協作的執行者和見證者,閩侯縣委常委、隆德縣委常委樊學雙在頒獎現場分享了3年多來援寧的心得。
不止一個“樊學雙”,2012年以來,三批閩侯掛職干部先后來到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通過“造血”式幫扶,推動協作走深走實。截至去年底,隆德縣70個貧困村完全脫貧出列,10321戶3992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瞄準發展痛點“造血”
從沒有產業支撐
到閩寧扶貧產業園
從隆德縣城出發,沿312國道一路向西,閩寧扶貧產業園映入眼簾。這是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最突出的成果之一。
園區內,標準化產房鱗次櫛比,現代化生產線加足馬力,看天吃飯的農民成了朝九晚五的工人,一份穩定的收入帶來的是勤勞致富的安全感。
這樣的生活在2012年以前那是當地人想都不敢想的。
那一年,閩侯縣第一批掛職干部陳祥波、陳海峰來到隆德。看到廣闊的黃土地上,仍有近4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他們不禁發問:為什么貧困?沒有產業支撐!
“隆德地處西安、銀川、蘭州三市的中心區域,在這里建設一個產業園,發展的‘血脈’就打通了,‘造血’的能力就培養起來了。”閩侯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陳祥波告訴記者。
這一想法與當地政府主要領導不謀而合。說干就干,雷厲風行!謀劃、設計、動工……兩人還經常奔波于福建、上海、廣州等地招商,探索以商招商、“筑巢”引商模式。不過兩年,產業園從設想變為藍圖、設計圖、施工圖,還成功引進莆田企業家到隆德縣投資興業,并成立寧夏康業投資有限公司建設孵化園。2014年,兩人掛職期滿離開隆德時,產業園已有近40家企業入駐,并培育出固原市第一家出口企業,就近吸納1500多名城鄉人員務工,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3億元。
2016年,新一批掛職干部樊學雙、林雋上崗。他們的到來,延續著前人“造血”的思路,這次改變的是黃土地常見的“土疙瘩”——馬鈴薯。
隆德平均海拔約2000米,土層深厚,氣候冷涼、雨熱同季,是馬鈴薯生長的絕佳區域。但喜人的豐收卻讓農戶犯了難——種得好有什么用,賣不上價啊!
瞄準銷售痛點,樊學雙、林雋從福建引進寧夏黃土地農業食品有限公司。從此,馬鈴薯不再等著被收購,而是優雅地“走上”生產線,被加工成為粉條、粉絲等農副食品。“土疙瘩”變出新花樣,不僅解決銷路,還實現增收,成為人人捧在手心的“金豆豆”。
去年,寧夏黃土地農業食品有限公司總產值2580萬元,銷售收入就有2270萬元。
這還只是個開始,今年公司增資擴產的二期項目即將建成,投產后一年能解決隆德10萬噸~15萬噸馬鈴薯的銷路。“我們幫企業對接了永輝超市、海底撈、中石化等企業,今年銷售額突破1個億基本沒問題!”樊學雙說。
瞄準弱勢群體“造血”
從“社會兜底一批”
變為“發展生產一批”
今年上半年,隆隆薯的銷售額同比增加40%~50%!公司創始人辛寶同喜出望外地說:“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生存都難,取得這樣的成績,想都不敢想!”
隆隆薯是隆德縣殘疾人托養創業中心孵化的一家企業。2017年以來,福建援寧工作隊隆德工作組聚焦殘疾人脫貧攻堅難題,改造縣殘疾人托養中心,創建電商合作社,打造殘疾人的安居社區、康復基地和致富平臺。辛寶同就是其中的致富帶頭人。
銷售額中,市場化訂單達到150萬元,占比三分之一!這大大出乎工作組的意料:“去年我們花大力氣搭平臺、搞培訓、談訂單,今年效果就出來了,隆隆薯向市場化邁出重要的一步,辛寶同和伙伴們已經可以獨立對接維護客戶,從‘五個一批’中的‘社會兜底一批’變為‘發展生產一批’。”
“工作組幫我們改變了貧窮落后的面貌,也在我們的心中種下自強不息的種子。我有信心,能把日子越過越好,帶著更多人脫貧致富!”辛寶同說。
更令人興奮的是,工作組實踐出的“托養+扶貧車間+電商合作社”“隆德模式”還在寧夏全區推廣,被國務院扶貧督查組作為典型經驗向中國殘聯推薦。
在兩縣的共同努力下,隆德已建成殘疾人托創中心4個,托養貧困重度殘疾人224名,安置就業143名。電商合作社年銷售農副產品超2000萬元,利潤500多萬元,為全縣2390名貧困重度殘疾人分紅186萬元。
瞄準弱勢群體“造血”,這也是工作組2012年以來堅持的思路。
8年前,陳祥波、陳海峰積極參與推動生態搬遷,幫助貧困村民突破大山的束縛,設施完善的新村成了他們新的歸宿,位于城關鎮的紅崖社區就是其中之一。
告別了世代依賴的土地,生計怎么保障?人造花扶貧車間在紅崖社區建立起來。
“紅崖社區多是勞動移民,我們因地制宜,在社區創辦人造花扶貧車間。除此之外,還有磚雕、服裝、鞋業、制茶等車間。”閩侯掛職干部朱小珊告訴記者,隆德縣已建成39個扶貧車間,解決了830人在家門口的就業問題。
瞄準民生關切“造血”
從“苦瘠甲天下”
到美麗新隆德
上周,楊河鄉30戶村民危房改造的申請提交到了樊學雙的案頭。仔細批閱后,他馬上轉給當地住建部門落實。
危房改造資金哪里來?來自工作組堅實的后方——2000公里外的閩侯縣。上到書記、縣長,下到黨員干部,大家全力籌集社會幫扶資金,為隆德的教育、住房、種養殖等事業運送“糧草”,為當地百姓的小康生活添磚加瓦。這不,就在上周,閩侯縣黨政代表團又一次去隆德“走親戚”,再話共贏合作。
2012年以來,來自閩侯的幫扶資金連年增加,陳祥波、陳海峰、樊學雙、林雋、朱小珊等掛職干部精打細算,一分一厘都花在刀刃上:實施水質不達標飲用水廠提升工程,隆德縣農村居民安全飲水覆蓋率100%,4.5萬群眾喝上了健康水;兩縣開展鄉鎮結對幫扶,并延伸到村一級,鄉村基礎設施加速發展;助學、送醫活動頻頻開展,“鄉村媽媽”愛心驛站建起來了,特色診療服務讓更多患者受益……
一年又一年,一任接一任。一批批閩侯援寧干部將青春書寫在隆德的黃土地上,一輪輪主官互訪、聯席會議不斷深化兩地產業合作、招商引資,“苦瘠甲天下”一步步蝶變成如今的美麗新隆德。
眼下,來自八閩首邑的理念、技術、產業、資本、市場等優勢資源正在六盤山麓生根發芽。點對點、一對一,幫扶機制正實現從縱向到橫向的延伸,閩侯隆德對口協作不斷走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和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的重要論述2020-07-09
- 羅源霍口畬族鄉:扶貧“小車間” 承載“致富夢”2020-07-07
- 飛毛腿技師學院“一條龍”扶貧助原州學子圓夢2020-07-03
- 閩侯小箬中平溪河道整治項目進展順利2020-07-03
- 汽車摩托車云集閩侯白沙炫技2020-07-03
- 閩侯洋下村:千年古村 夢里水鄉2020-07-02
- 永泰千畝茶園書寫扶貧“大文章”2020-07-02
- 正式投用!在閩侯即可完成核酸檢測2020-07-02
- 閩侯公路部門開展消防安全聯合演練2020-07-01
- 閩侯大目埕村:江水為伴 青山作友2020-06-3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清淤截污景觀提升 福州義井溪沿線將增6萬平方2020-07-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