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建村,環保型塑料浮球取代了傳統的泡沫浮球,藍橙相間,宛若“海上牧場”。
紅瓦青山旁,碧海藍天下,一串串彩色浮球沿著海岸線向前不斷延伸,紅旗飄飄中一艘艘漁船出發作業。在鮑魚養殖區,來連江務工的孟師傅干得很賣力,手拉尼龍繩,腳踩泡沫板,彎腰,拉起鮑魚箱,起身,投喂海帶,露出黝黑的臉龐。大建村,這個美麗漁村呈現出一片熱鬧繁忙的耕海春景。
從昔日人人嫌棄的“落后村”,到如今的村美民富,躋身連江鄉村振興重點示范村,連江縣黃岐鎮大建村是如何實現“蝶變”呢?日前,記者走訪了這里。
大建村打造的“山海梯田”旅游板塊。
【新模式】
“共享用工”助復工
據了解,大建村是一個以養殖業為主的傳統漁村,位于黃岐鎮東北部,全村535戶1860人。
孟師傅老家在貴州,現在是大建村鮑魚養殖業的一名務工人員。他和當地漁民,都加入了復工復產的大軍。
之前,受疫情影響,當地鮑魚養殖業遭遇了“用工荒”。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我們推出了‘共享用工’的模式,實現了一舉多得——解決養殖戶用工難題,幫助務工人員增加收入,實現當地復工復產。”黃岐鎮黨委書記黃端明說,黃岐鎮通過全面摸底留鎮過年的外來務工人員情況,建檔立冊,組建了6支共享服務隊,由村一級每日定點收集養殖戶次日用工需求,由鎮一級統籌調配用工服務,實現了“按需下單、上門服務”。
“就跟點菜一樣方便,哪個漁排需要多少人,打一個電話,就能上漁排干活。”大建村養殖戶鄭賢鋒告訴記者,有了共享服務隊后,自己投喂鮑魚的時間從10天縮短到了5天。
“工作時間雖然延長,但不缺活,每天收入也能翻倍。”從四川到連江務工的曾啟安是100多位“共享員工”之一。
除了“共享用工”外,當地養殖戶還利用養殖合作社平臺,開展結對幫扶,比如規模較小的養殖戶以家族為單位或養殖漁排鄰近的原則,進行“親幫親、鄰幫鄰”的養殖模式,互幫互助,實現共贏。
【新氣象】
“小”證書與“大”變化
然而,在幾年前,這樣的互幫互助并不多見,更多的是養殖戶的大打出手。
原來,大建村海域面積近100公頃,鮑魚養殖戶共有150多戶,每年鮑魚產值達1.6億元,但長期以來,這些個體鮑魚養殖戶都沒有合法養殖證件。
“在以前,大家都是占海為王,跟搶車位一樣,糾紛不斷,甚至大打出手。”大建村黨總支書記鄭尚杰說,去年2月,在黃岐鎮黨委的支持下,大建村首批50位鮑魚養殖戶領到了水域灘涂養殖證。各種問題開始得到解決。
據黃端明介紹,這本養殖證可實現四用:養殖戶的“身份證”——告別了無證養殖的歷史;海域使用金的“憑證”——養殖戶辦理此證需繳納海域使用金;鮑魚的“身份證”——消費者可以追溯到鮑魚原產地、養殖戶等信息;金融政策的“憑證”——養殖戶可憑此證獲得更多惠農貸款。
一年過去了,大建村的養殖證從50本增加到了現在的135本,漁民從爭搶海域變成了共享海域,互利共贏的新氣象在這里一一展現。
“現在,就像規劃了停車位一樣,我們心里踏實了,生產也有序了。”首批領證的鄭賢東對此深有感觸。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辦理養殖證,繳納2800元海域使用金,但50萬元的貸款利息減少了3萬元(較以往降低了一半),父母也拿到了2400元錢的補助。
而在以前,當地漁民面臨借不到錢、借錢利息高、借錢手續多的難題。
“推行養殖證后,大建村貸款總額達到5000萬元,共有4個銀行提供貸款,每年至少可以節省150萬元。”鄭尚杰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9年村財政達到了100多萬元,其中80多萬就是海域使用金。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海域使用金的1/3以上用于助老等公益事業,全村320名60周歲以上的老人享受到了每年1200元錢的補助,其中就包括鄭賢東的父母。
酒香不怕巷子深,周邊縣區的30多戶漁民也慕名而來。來自羅源碧里鄉的倪云,也在這里養殖鮑魚。
既要人與人和諧,也要人與自然共生,大建村一直在探索。在300多畝的牡蠣養殖區,環保型的塑料浮球取代了傳統的泡沫浮球,藍橙相間,宛若“海上牧場”。大建村還計劃今年在鮑魚養殖區推廣塑膠漁排,以代替木頭漁排,減少海漂垃圾,保護海洋生態。而黃岐鎮將以大建村為試點,在全市率先開展漁排生產生活垃圾定時有獎收集活動。
【新作為】
讓漁民吃“旅游飯”
作為連江鄉村振興重點示范村,大建村這幾年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然而,在五六年前,這里是個軟弱、渙散,干群關系緊張的“落后村”,也是不少包村干部嫌棄的“問題村”。
在2015年,村子迎來了轉折。在外經商的鄭尚杰決定回村建設家鄉。
“沒有落后的村民,只有落后的干部。”成為大建村黨總支書記后,鄭尚杰下定決心。他堅持不領工資,并且每年額外掏錢慰問村里老人。2016年,他更是放棄了在外面月薪1萬元的工作,帶領村兩委全身心投入大建村建設當中。
曾經的羊腸小道變成寬敞的進村大道;鄉村公園、濱海碼頭、籃球場一一建成;立面改造、路燈、污水管網等項目接連上馬;福州市首個鄉村振興服務站掛牌成立;全省第一本水域灘涂養殖證在這里發出:大建村項目的招標量占到了黃岐鎮的一半。
不僅如此,在2017年,鄭尚杰帶領村委會,挨家挨戶鼓勵群眾進行土地流轉承包,成功“啃”下了旱地改造為水田項目,打造了“山海梯田”——春種油菜花、秋種水稻。曾經的荒山僻嶺,再現了鳥語花香,讓游客和村民有了休閑好去處。
“村子一點一滴地變化,村民看在眼里,也加入到了村子的建設當中,干部和群眾慢慢擰成了一股繩。”黃端明也和村民一樣激動,“到了2019年,不少干部主動要求到大建村工作。”
村子變美了,村民也變富了。鄭賢東等不少漁民搬進了新樓房,年收入達到30萬元。
從“落后生”到“尖子生”,大建村還在繼續前行。鄭尚杰告訴記者,接下去,大建村將圍繞“海上七彩牧場”“石頭聚落”“山海梯田”三大旅游板塊,全力打造全省聞名、兩岸知名的休閑漁村,讓漁民吃上“旅游飯”。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記者驅車離開大建村,“山海梯田”闖入眼簾:山坡上油菜花迎著海風爛漫開放,蜂蝶飛舞,村民嬉戲。
福州晚報見習記者 王月玲 陳尚言 見習記者 林雙偉/攝
責任編輯:趙睿
- 連江縣融媒體中心:凝聚立體宣傳合力 打通政企民互通渠道2020-03-18
- 福建首例!故意屏蔽漁船安全終端 連江兩船長被重罰2020-03-17
- 連江開展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2020-03-17
- 連江90噸西芹支援湖北武漢2020-03-16
- 零容忍!連江開展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2020-03-14
- 連江“云簽約”14個項目,總投資251億元2020-03-13
- 連江推動政銀企對接 “貸”動實體經濟輕裝快跑2020-03-13
- 連江舉辦“政銀企”對接會 為復工復產注入“金融活水”2020-03-13
- 20日起,新104國道連江至晉安段主線道路實行交通管制2020-03-12
- 海陸聯動 連江26個海上黨支部抓實疫情防控2020-03-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前橫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啟動 緩解東二環東2020-03-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