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樂仁輝社區創新治理模式 今年獲評福州市先進
黨員志愿者在四點半學校輔導孩子做作業。
海峽網7月9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余少林 文/攝)“我們在這里學習,有老師指導,有同學們做伴,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收獲了快樂。”暑假期間,長樂區航城街道仁輝社區四點半學校比往日更熱鬧了,社區的孩子們在黨員志愿者的指導下,學書法、繪畫、舞蹈等,每天過得愉快而充實。
四點半學校是仁輝社區依托黨群活動中心創建的社區治理模式之一。在黨建引領下,仁輝社區還引進社工組織,成立紅色業委會和“睦鄰驛站”,調動黨員志愿者積極性,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讓社區如家、鄰里和睦,居民幸福感滿滿。因黨建工作突出,仁輝社區黨支部今年獲評福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四點半學校:家長安心孩子開心
位于民生小區7號樓的四點半學校占地面積120平方米,設有電子閱覽室、圖書閱覽室、道德講壇、作業輔導區、心理咨詢室等,還備有飲用水。記者在四點半學??吹?,20多名小朋友正在專心看書、下棋、做作業,輔導老師不時停下來指導。
“我喜歡來這里,有許多小伙伴一起畫畫、下棋、看書,一起分享快樂,很開心。”因為爸爸媽媽要上班,四點半學校成了四年級學生小林暑假的理想去處。
“作為黨群服務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四點半學校進一步發揮了黨員志愿者的作用。”仁輝社區黨支部書記李秀清說,這些黨員志愿者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教學,既包括老黨員、退休志愿者、老教師,也聘請了專職輔導員。
“學校免費為民服務,解決居民的后顧之憂。”李秀清表示,四點半學校開設軟陶、書法、剪紙、繪畫、少兒舞蹈、閩劇等特色培訓課程。平時放學時間和節假日,孩子來這里接受培訓,家長可放心上班,孩子也能開心學習,一舉兩得。
據了解,從2013年創辦至今,四點半學校共培訓3000多人次,多名學生先后在省市藝術類比賽中獲獎。
紅色業委會:提升小區服務質量
在仁輝社區,支部書記牽頭,組織持證社工協同社區做好黨員和群眾服務。每個周末到空巢老人家里做家務、陪老人聊天,是社工雷打不動的功課。
民生小區70多歲的居民老陳,兩個兒子身體都不好,無法外出就業,家庭經濟困難。社工伸出援手,向社區、街道反映情況,幫老陳的兒子申請到小區門口的一家店面,做起小生意,解決了老陳一家的生計問題。
除了社工,社會組織同樣在社區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前,業委會完全由居民自發成立,往往與居委會各自為政,工作上有時會出現脫節,難以發揮其應有作用。”李秀清告訴記者。
仁輝社區通過成立紅色業委會,加強對業委會監督指導,充分發揮業委會的作用。紅色業委會由老黨員組織成立,社區黨支部成員兼任業委會副主任,掌握業委會公章跟財務審批,對業委會進行事前、事中的監督指導,業委會與物業相互配合,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三方密切協作,促進小區服務質量的提升。
睦鄰驛站:化解糾紛作用大
在社工組織和紅色業委會基礎上打造的“睦鄰驛站”,設有道德講壇、居民調解室、心理咨詢室、百姓課堂和圖書室等,是居民交流感情、敞開心扉、化解矛盾的好地方。
“‘睦鄰驛站’是居民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地方。”李秀清說,除可在驛站內讀書看報,社區還引導居民成立居民互助會,在社區老黨員參與下,居民自己在驛站內調解矛盾糾紛,讓居民關系更加融洽。
民生小區原來未實現人車分離,車輛隨意亂停放,引發諸多矛盾。為徹底破解難題,業委會多次召集居民來到“睦鄰驛站”的調解室交流談心,大家各抒己見,最終達成共識:業委會修繕地下車庫,并降低車輛管理費,居民將車輛統一停放地下車庫。
仁輝社區通過找黨員、建組織,鼓勵流動黨員、退休黨員、在職黨員向小區黨組織報到,把基層組織體系延伸到居民家門口,把“散”的黨員召集在一起,把“散”的時間湊整在一起,為社區居民辦實事、理難事、做好事,建立起強大的組織堡壘,實現城鄉社區的有效治理。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鼓樓在福州全市率先劃定非機動車禁停區域2019-07-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