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雄在講解長慶蜂蜜文化觀光工坊相關內容。
5月的一天,深處大山之中的永泰縣長慶鎮,許多村民扛著鋤頭聚集在長慶街上的農技站前。二三十年來,只有播種季到來前才能見到的熱鬧場景,卻在此時上演了。
這里發生了一件小事。始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技站外墻重新粉刷,安裝了玻璃門窗,站內新設了販售機,陳列著花生、筍干等土特產,綠植點綴其間,這已不是鄉村遍地可見的農技站。
這里正在醞釀著一件大事。臺灣見學館團隊負責人許俊雄帶領一批臺灣文創人員住進長慶鎮,與福州南方建筑設計團隊共同提供鄉村建設的陪護式服務,開啟了長慶鎮美麗鄉村建設的序幕,而農技站只是兩岸團隊合作的“序曲”。
用好的態度
深耕美麗鄉村建設
“構建美麗鄉村應先活化本土元素,為此我們選擇了村民常來常往的農技站作為突破口。”許俊雄說,臺灣建筑師團隊聚集了一批空間規劃、文創設計、品牌營銷等方面的人才,有著豐富的鄉村活化經驗。大陸建筑師則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同時熟悉當地情況,通過他們,臺灣建筑師可以更好地了解村民,融入當地。
為了更好地深入鄉村,許俊雄特地考取了大陸駕照。現在,他每月都會從臺北飛福州兩三趟。抵達長樂機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租一輛車直接開到鄉村中、深山里,挖掘當地文化元素。
“對于外來人,你要對當地長久以來形成的事物進行改變,態度很重要,而且要照顧到大家的利益。只有帶來收益,這些改變才能在當地扎根,發展得更好。”許俊雄說。
如今,農技站的布局發生了改變,店老板老魏需要另租房子存放農具,但同時也多了一個平臺展示長慶鎮的土特產。“現在外地人來長慶都會到這來轉轉,買些土特產。”老魏說,“雖然目前效益有限,但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長慶鎮里,改變的不僅是老魏,深山中的一些孤寡老人也和許俊雄一行人成了好朋友。“半年的時間不夠長,但我已經看到了變化。”許俊雄說。
原標題:兩岸團隊共尋永泰長慶鎮蝶變路
改造后的農技站面貌一新。
發展五大產業
實現鄉村振興
在許俊雄和大陸團隊看來,長慶生態資源豐富,擁有花生、蜂蜜、油茶、李果、毛竹五大優勢產業,但是,目前的經濟效益普遍不高。“長慶不缺好東西,缺少的是讓大家看到它們的途徑,缺少合適的行銷手段。”許俊雄說,長慶鎮五大產業都存在生產方式粗放、產品單一的問題。由于總體產量不大,走規模化發展的道路不現實,因此可以借鑒臺灣經驗,發展觀光工廠式的休閑農業,吸引城市中的消費者。
想法落定就開始行動。在梅樓村上洋頭91號,長慶蜂蜜文化觀光工坊正在籌備當中,占地數千平方米,它的前身是一個李干加工廠。
“這里的區位優勢明顯,位于主干路上,里面有現成的廠房,觀光工廠的基本形式已經具備。未來,長慶蜂蜜文化觀光工坊里除了蜂蜜加工區、主題餐廳外,還可以增加蜂蜜歷史文化館,同時開辟區域作為節假日的小農市場,為其他農戶提供平臺進行產品展示和銷售。”臺灣團隊成員之一的李勝雄說,前店后坊、觀光體驗的模式,在未來的長慶發展中將成為一個主要模式。
李勝雄告訴記者,目前,兩岸團隊準備把“長慶嚴選”作為品牌推向市場,制定相關標準、流程,嚴把農產品質量關,只有符合要求的產品才能進入“長慶嚴選”,從而樹立品牌,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振興村鎮經濟?;ㄉ⒎涿邸⒂筒?、李果、毛竹五大特色農產品都位列其中。
“活化鄉村的關鍵在于活化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帶動青年返鄉創業就業。現在,我們正在為此而努力,通過產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許俊雄說。
福建省青年建筑師協會執行秘書長陳順杰告訴記者,該協會作為閩臺鄉建鄉創服務主體,通過開展兩岸聯合駐村行動,引導和幫助臺灣建筑師來閩參與鄉村建設工作,努力使福建成為臺灣設計師登陸的“第一家園”。目前,已與51個臺灣團隊對接了約30個項目。(福州晚報記者 張旭 文/攝)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文化為翼 振興鄉村2019-07-01
- 黨建共建,助力鄉村振興2019-06-28
- 南平順昌:“四好農村路”打通鄉村振興路2019-06-27
- 連江梅洋村:“紅色頭雁”領航鄉村振興2019-06-27
- 福鼎太姥山鎮:立足特色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2019-06-21
- 科技創新,為鄉村振興添動力2019-06-20
- 福建省農科院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專場簽約會2019-06-19
- “智惠八閩”專家團到政和縣開展服務鄉村振興活動2019-06-14
- 南平邵武市:“內外兼修”,鄉村更美2019-06-12
- 寧德市領導赴壽寧調研鄉村振興試點村建設工作2019-06-1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侯一人行天橋建成開放 橫跨大學新區學府北2019-07-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