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多項技改創新每年創效1500多萬元
張學明的技改創新,可將熱能交換機里被加熱的水引入廠區,用作職工洗澡水。
海峽網5月24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 實習生 詹彥/文 記者 鄒家驊/攝)23日上午,福建金源紡織有限公司梳棉車間,伴隨著轟轟的機器聲,梳棉濾塵機風管里吹出一縷縷潔白的棉絮,飄到了風管下套著的大網兜里。這棉絮的質量和原材料一模一樣,可以循環使用。這是該公司生產廠長張學明的技改創新之一。他在今年“五一”前夕被市總工會評為“十大福州工匠”,他的20多項技改創新每年可為企業創效1500多萬元,其中一半在長樂同行業中推廣,有的還被國家權威機構向全國推介。
改造空壓機
壽命延長還節電
張學明今年50歲,湖北人,2002年入職福建金源紡織有限公司。
“我最早的一項技改是在2011年,做的是空壓機節能改造。”張學明帶著記者來到二廠空壓機車間。記者看到,10臺空壓機有序運轉,每臺空壓機邊上都立著一個“鐵柜子”。“這是我加裝的,有了它就可以通過水為油降溫,不會發生因溫度過高而停機的狀況。”
車間工人告訴記者,這批空壓機在技改當年已服役近10年,設備老化,常出現高溫停機,導致車間無法正常生產。“我當時就想,能不能借鑒輪船空壓機用水降低油溫的原理,來改造我們的空壓機。”一次次與廠家溝通,改造圖紙,終于做成了。
空壓機不停機,多出來的熱水怎么處理?張學明想到,在設備后面接上管道,將熱水引到職工宿舍,不僅解決了熱水的出路,宿舍區1000多名職工洗澡也有熱水了,一年省下了50多萬元燒水的電費。
“這批空壓機原本快‘壽終正寢’了,改造后正常使用至今。”張學明說。這項創新2013年起用在長樂紡織全行業,去年在全國紡織行業技術交流大會上推廣。
梳棉濾塵創新
“變廢為寶”一年省下300萬元
梳棉濾塵改造是張學明又一項被長樂紡織全行業效仿的創新,在去年中國紗線網組織的首屆中國紡織行業創新大會上作為推廣項目。僅這項創新,一年就可為公司節省300萬元。
這錢是怎么省下的?張學明帶著記者到梳棉車間轉了一圈。車間里放著一臺老式梳棉濾塵機,它把原材料中多余的棉絮扭轉成結,變成一團團無法繼續使用的雜質。而改造后的設備將原有的扭結裝置撤掉,裝上開松機,廢品全部能重新利用。
“原先濾出來的棉價值僅是原材料的1/15。技改后這些棉變成原材料,錢就這么省出來了。”他還說,這個技術適用于紡織全行業,在2015年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帶徒搞發明
愛徒也成創新能手
采訪中,金源紡織二期設備廠長周華始終跟在一旁。他是張學明的徒弟之一,“我跟師傅學習十五六年了,跟他學到了很多。”
周華告訴記者,師傅的發明創新太多了。在師傅影響下,周華也牽頭搞起了創新。“我的創新申請了五六項國家專利,比如解決細紗機變頻器高溫報警自停頻繁問題,一年可為公司創效五六十萬元。”他說,他在細紗機變頻器后面加裝了風管,把變頻器的熱風抽出,讓變頻器始終處于恒溫狀態。“機器自停少了,產品產量和質量就都上去了,機器壽命也延長了。”
周華還告訴記者,師傅的創新已申請專利18項。最讓他佩服的是,師傅所有創新都毫無保留向同行推廣。“師傅說,希望整個行業都能一起發展。”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檢察機關深入查找監管漏洞 促進整治黑出2019-05-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