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在村史館討論如何提升鄉村建設。
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文/攝
馬尾區亭江鎮東岐村是著名僑鄉,過去村里人講排場,辦喪事要發紅包,少則花費二三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群眾覺得這樣很有“面子”;開展移風易俗后,村里建起了馬尾唯一的村史館,節日里組織慰問老人活動,村民有了新的“面子”。
從攀比發紅包到承諾不發紅包
東岐村是閩江口的門戶,全村常住人口只有800多人,但有6000多人在國外,每年清明節前,都有很多華僑返鄉祭祖。
記者5日在東岐村看到,村口大道中亭路兩側洋樓林立,這些是海外鄉親的房子,中亭路建成了一條文化長廊,除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和移風易俗內容最常見。
東岐村黨支部委員黃賢涌告訴記者:“由于出國的人多,過去村里人講排場,比如辦喪事要發紅包,每人至少300元,僅發紅包一項,少則花費二三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
村主任鄭時榮說,如何從制度上予以約束,是村兩委首先想到的對策。從去年開始,村民到村部開證明時,都要簽署移風易俗承諾書,要求減少車輛使用數量,降低宴席的規模和檔次,喪事辦理要服從村紅白理事會安排,不得發放紅包。
起初,村民多有抵觸,于是村干部和黨員帶頭簽承諾書。
今年65歲的村民江通清是東岐村宣傳新風氣的一名老黨員。江通清說,早些年,他在隔壁英嶼村教書,一戶家庭富裕的郭姓人家有老人去世,他們將原本為辦喪事準備的十萬元紅包捐給了英嶼小學作教育基金。全程參與這件喪事操辦的江通清深有感觸,后來在東岐村移風易俗宣傳工作中不遺余力地走村入戶,向村民們宣傳破舊立新,勤儉節約,孝老愛親。
“孝不孝順,要體現在平時。有時間帶老人去周邊走走看看,或者帶老人去做個體檢,哪怕是給老人家買點好吃的,都很好!”江通清經常這樣對村民說,孝老愛親也要與時俱進,操辦婚喪事鋪張浪費陋習要改變。
現在很多村民都接受了這樣的新風,他們將省下來的錢,用于孩子教育或支持村里的公益事業。喪事操辦上,大家自覺節約,發紅包的現象已杜絕,酒席也盡量簡單。
“兩條腿”走路 開展移風易俗
為了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東岐村邁開了“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兩條腿”。一方面是“請進來”,請來黨員、村民代表、鄉賢、各大祠堂的理事,宣傳解釋文件政策,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利用他們的影響力帶動廣大村民;另一方面是“走出去”,由村干部帶領移風易俗志愿者走村入戶宣傳政策。
黃任官是頗有影響力的村民代表,村里人操辦婚喪喜慶喜歡找他幫忙。如果事前知道東家準備發紅包,他能勸的就勸住了,勸不住的請村兩委進一步勸導。
東岐村還建起了村史館,這是馬尾區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村史館。村史館占地150平方米,同時也是“家風家訓鄉賢文化館”。村里各姓氏家訓專門整理出來集體掛上墻,成為承載東岐村史記憶、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好平臺。
“全村有20多個姓氏,姓氏家訓讓村民們更有歸屬感。”今年78歲的村民倪運祥說,在東岐村,每逢重要節日,村里組織老人慰問活動,送吃的用的,幫助老人打掃房屋。村里還出資為6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這讓村民們覺得很有“面子”。
責任編輯:趙睿
- 推進移風易俗閩侯上街有一套 村民辦“花酒”場數降6成2019-04-04
- 福州楊橋河南社區:移風易俗進社區 清明粿甜心頭2019-04-04
- 馬尾物聯網企業使用華為云服務 最高可享百萬元補貼2019-04-03
- 閩江馬尾對臺綜合客運碼頭裝修收尾 瑯岐馬祖海上直航1小時內可達2019-03-27
- 福州馬尾年底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 實行一村一特色2019-03-26
- 馬尾:推動產業培育 打造幸福城區2019-03-24
- 揭牌一年半 福州自貿片區馬尾基金小鎮成果豐碩2019-03-22
- 揭牌一年半,從“零”到“千億” 看馬尾基金小鎮如何“養基”2019-03-22
- 馬尾依托產業優勢打造臺企登陸第一家園2019-03-22
- 馬尾對臺綜合客運碼頭有望5月客運首航2019-03-2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綠色祭掃鮮花寄哀思 福州這個清明勁吹文明風2019-04-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