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介紹福州市電梯物聯網安全公共服務平臺。卓林 攝
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
核心提示
近年來,我省電梯數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在冊在用電梯總數近30萬臺。新電梯不斷出現,老舊電梯也在逐年增多,每天乘坐的電梯是否安全,成為公眾日常生活中最為關心的議題之一。
圍繞主體責任落實難、維護經費籌集難、維保質量低等電梯安全“痛點”,全省各地創新舉措,探索更有效的措施努力保障公眾“上上下下”的安全。
智慧監管 電梯更聰明
“嘀,嘀,嘀……”在福州市電梯物聯網安全公共服務平臺的電子大屏幕上,某小區電梯發出了人員被困的報警信號,屏幕上立刻彈出電梯轎廂內的清晰實時畫面。工作人員接入被困人員電梯,在線語音溝通:“您好,我們發現您乘坐的電梯出現故障,請不要驚慌,我們立即通知物業和電梯維保單位前往救援……”
這是近日在福州市電梯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電梯困人應急救援演練的現場實時畫面。記者看到,在福州市電梯物聯網安全公共服務平臺的電子大屏幕上,當日被處置電梯數、當月公眾投訴數等數字不停滾動。
“福州市電梯物聯網安全公共服務平臺于今年9月正式上線,全面對接電梯物聯網監測數據。”福州市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有關負責人唐焱輝介紹,電梯物聯網通過傳感、控制、通信、云平臺等技術將多臺電梯連接起來,并建立統一的實時監測平臺,監測電梯每個時刻的運行數據,以實現遠程監測、故障預警、大數據分析等智慧監管。
據了解,福州市不斷加快電梯安全監管改革探索,2019年6月1日開始,福州市要求所有新裝的乘客電梯全部標配基于物聯網的遠程監測裝置。目前,福州市有約2萬臺乘客電梯已安裝遠程監測裝置,具備接入物聯網平臺的條件,其中6800臺電梯已接入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
記者從省市場監管局了解到,我省推動新安裝電梯配置基于物聯網的遠程監測裝置,逐步實現電梯運行狀態可監控、故障可預警的智慧監管,在福州市電梯物聯網政府公共服務平臺上線運行的基礎上,推進全省電梯物聯網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同時,依托“福建市場監管智慧監管一體化平臺”建設,努力實現電梯使用、運行、維保、檢驗檢測、故障救援、投訴舉報等信息歸集,進一步提高電梯安全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
多方參與 安全更有根基
在一些老舊小區,由于使用時間長、缺乏有效維保和更新資金,電梯開始出現“老齡化”。為保障老舊電梯的安全,我省對住宅電梯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實施重點安全監督檢查。
但從實際情況看,解決老舊電梯的安全隱患,還要處理好“錢從哪里出”“事由誰來管”“如何監督到位”等問題。
“小區電梯經過十多年使用后,部分安全部件及線路老化,那時候電梯門夾人、突然下滑的事件經常發生。”羅祿華是福州閩發西湖廣場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副主任,他說,小區是2003年建成的老小區,“再不維修,安全就成了大問題”。
維修費用從哪來?“經過業委會商討,決定由全體業主集資。”羅祿華告訴記者,一個月的時間里,他每天坐在電梯門口守著業主出來,一個個做思想工作,終于籌齊了200多萬元維修更新費用,小區15部電梯陸續更新維修完畢。
電梯安全有了保障,小區也最終通過物業收入,將用于電梯維修的集資款全部返還給了業主。如今,小區電梯維修費從物業收入中支出,羅祿華不用再蹲守電梯口勸說業主籌措資金了。
“只有物業、電梯管理單位和業主都達成相對統一的意見,才能盡快解決老舊電梯的維護問題。”羅祿華感慨地說。
在一些地方,無使用管理單位、無維保單位、無專項維修資金的“三無”電梯,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為破解“三無”住宅電梯安全管理缺失問題,沙縣創新推行“梯長制”,發動業主,以樓道為單元推選產生1名“梯長”,對電梯日常基本使用進行管理,并由業主自行選擇有資質的本地電梯維保公司,委托其負責電梯日常安全管理與維保工作。
2020年1月1日開始,三明在全市范圍內實施《電梯梯長制安全管理規范》市級地方標準,該標準為全省首個特種設備安全市級地方標準,也是全國首個電梯“梯長制”市級地方標準。
“我平時主要負責向業主收取電梯安全相關費用,每半個月監督維護保養情況。”三明龍湖天城小區的一位“梯長”說,如今,小區內各單元電梯口都張貼著一張“梯長制”公示牌,上面清楚標注著電梯“梯長”、維保單位、安全管理員姓名和聯系電話等信息,電梯內維保記錄和保險憑證也一應俱全。
在廈門,《廈門經濟特區電梯安全管理條例》規定,業主可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支付電梯重大修理費用,還鼓勵電梯生產、使用、維護保養等單位投保電梯安全責任保險,鼓勵采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提高電梯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
“我們將與住建等部門加強工作溝通,進一步發揮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作用,除用于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和保修期滿后電梯的維修、改造、更新費用列支外,探索在用住宅小區電梯購買安全責任和‘養老’保險、配備基于物聯網的遠程監測裝置等費用可以從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中列支,解決長期困擾的資金籌措難問題。”省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有關電梯監管負責人鄭志良說。
此外,我省正大力培育集日常使用管理、維護保養、定期檢測和安全主體責任于一體全包式服務的專業化、規模化電梯運營管理新市場主體,鼓勵支持新市場主體承接電梯使用管理業務,提高電梯使用管理和運行質量水平。
精準維保 運行更健康
“電梯在使用中,由于受安裝、機械磨損、使用條件和環境等多方面影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類故障。對電梯設備進行正確、及時維護保養是非常重要的。”中廣達電梯福州區經理劉蘇對記者說。數據顯示,在眾多導致電梯安全隱患的因素中,制造質量占16%,安裝占24%,而保養和使用問題高達60%,可見維護保養對電梯安全運行的重要性。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電梯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維護保養,同時,國家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電梯維護保養規則》還規定了半月、季度、半年和年度保養的相關項目和基本要求。
雖然有相關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但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一些電梯使用單位,特別是老舊小區因為觀念或經費問題沒有重視電梯的維保,一些低價中標的維保單位維保作業流于形式等,給電梯的使用和運行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面對電梯維保存在的現實問題,該如何突破,真正做到電梯“治小病防大病”?我省各地探索提升維保服務質量,將固定周期、固定項目的維保模式向線上實時監測、線下針對性維保和周期性維保相結合的維保模式轉變。
福州楊橋新苑有1150戶住戶、16部電梯,已全部對接福州市電梯物聯網安全公共服務平臺。福州楊橋新苑物業有關負責人劉松掏出手機,打開“福州智慧電梯”App展示給記者看,“通過手機我們可以實時查看所管理電梯的維保信息、檢驗信息、困人情況、運行狀態等,還可以對維保單位的維保情況、維修情況進行在線審核,隨時了解每部電梯的運行狀況”。
“維保工的手機也可實時查看維保電梯的運行數據,對照大數據后臺發來的電梯電子體檢報告對癥下藥,維保效率更高。”劉蘇說,通過電梯物聯網監測裝置,實時采集匯總電梯故障數據、運行狀態參數、監控等信息,可遠程對福州試點電梯安全狀況開展“健康體檢”,自動生成電梯體檢報告。
在紅外、溫度、振動傳感器、數據采集終端等一批高科技配置下,電梯的全程運轉都被記錄下來,形成一條全壽命周期內的完整數據鏈。“電梯一旦發生故障,可自動提取故障前后一分鐘的運行記錄,實現故障追溯分析,從而預警、預判、預修。”唐焱輝介紹。
為確保電梯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精準報修、維修,廈門市推行了電梯智慧碼。“通過手機掃描電梯里的二維碼,可查看電梯維護保養、故障維修、定期檢驗等情況,還可以在線報故障,實現快速精準故障維修。”廈門市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有關負責人說。
記者手記
保障電梯安全需多方“把關”
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
電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基礎設施,其安全與否,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采訪中,鄭志良告訴記者,電梯日常安全維護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主體責任落實難,電梯使用管理主體難確定、責任難落實、維護經費難籌集;二是維保質量有待提高,部分物業管理者為降低成本,一味選擇報價低的維保單位,導致電梯維修不及時、維保質量低等;三是部分乘客對乘梯知識了解不深,乘梯不當、人為損傷電梯的現象時有發生。
保障電梯的安全,從來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的事。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電梯安全監管,推動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要普及相關法律、法規,約束電梯維保單位的維保行為,加強對維保人員崗位技能的培訓;同時也應該提高使用單位對電梯維護保養的重視程度。
另一方面,要增強公眾乘梯安全理念,遵守電梯乘用規范,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電梯安全、監督電梯安全的良好氛圍。深入開展電梯安全知識普及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乘坐電梯的基本常識、電梯事故誘發原因、如何冷靜處置突發情況等實用知識。
鏈接
乘坐電梯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不要超重。要觀察電梯的容量,如果快要達到電梯的承載量時,不要再上去了。
二、不要挨著電梯門。很多電梯都是根據紅外線感應來設置的,年代久遠的電梯紅外感應不好,不要讓小孩靠近電梯門口。
三、不要在電梯里蹦跳。在電梯里蹦蹦跳跳時產生的壓力有可能使電梯發生故障。
四、不要亂按電梯樓層。電梯由智能軟件程序來控制,操作很快時,軟件程序的反應不會那么迅速,有可能會導致故障。
電梯自救小貼士
情況一:當電梯運行速度突然加快時
1.按下每一層按鍵,如果有應急電源,可立即按下,在應急電源啟動后,電梯可馬上停止下落。
2.將整個背部和頭部緊貼梯廂內壁,用電梯壁來保護脊椎。同時下肢呈彎曲狀,腳尖點地、腳跟提起以減緩沖力。用手抱頸,避免脖子受傷。
情況二:電梯出現故障,被困電梯時
1.冷靜:保持鎮定。電梯槽有防墜安全裝置,會牢牢夾住電梯兩旁的鋼軌,安全裝置也不會失靈。
2.求救:用電梯內的電話或對講機與外界聯系,還可按下標盤上的警鈴報警。如果手機有信號,被困者可撥打119,向消防救援人員求助。
3.等待救援:一定要聽從救援人員的指揮,配合救援行動,不要自行爬出電梯。
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 整理
廈門市場監管局有關工作人員在查看電梯安全部件的質量證明文件等資料。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 攝
市民在等電梯。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 攝
責任編輯:趙睿
- “鼻噴新冠肺炎疫苗”、全國首套“紫外光催化復合消殺機”……福建省抗疫科研成果取得重大成效2022-01-19
- 福建出臺“十四五”全民醫保專項規劃 基本醫保參保率2025年超過96%2022-01-19
- 福建積極打造“15分鐘近鄰服務圈”2022-01-19
- 福建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2-01-19
- 福建省與中國船舶集團簽署產業發展合作框架協議2022-01-19
- 今年福建力爭新增養老床位不少于1萬張2022-01-19
- 福建:適度布置寒假作業 因地制宜探索寒假托管2022-01-19
- 福建省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疫情防控和春節有關工作2022-01-19
- 首屆中國造像藝術(福建)邀請展開展2022-01-18
- 福建首座雙層公軌共線橋梁道慶洲大橋主線主體部分完成施工2022-01-18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年味漸濃,年貨市場銷售漸旺2022-01-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