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工傷保險作為生產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有力保障,成為企業和職工發生工傷事故后的保護傘。為進一步加強廈門市工傷預防工作,近日,市人社局針對2018年度廈門市工傷事故發生情況進行簡要分析,為開展未來工傷預防工作思路提供針對性支持。
據介紹,建立完善工傷預防、工傷康復、工傷補償“三位一體”的現代工傷保險制度,是廈門市人社局不斷努力的目標。同時,工傷預防作為工傷保險制度中前置的一環,其重要性日益突顯,做好工傷預防工作是從源頭上降低工傷事故發生率的重要手段。
參保范圍
企業參保意識增強
參保人數慣性增長
從表格可以看出,2018年廈門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慣性增長,更多企業、職工參保意識增強,自覺參加工傷保險。另一方面體現了廈門市工傷預防宣傳效果,企業和職工在發生事故傷害后,能夠主動通過工傷保險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工傷類型
工傷事故認定
患職業病同比增幅最大
從上表可以看出,因三工因素、突發疾病死亡和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的事故類型同比增長幅度在合理范圍內,而因患職業病及因工外出發生工傷的情形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初步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患職業病同比增幅最大,2018年7月廈門市某公司3名技術崗位人員被鑒定為職業性噪聲聾。由于廈門市職業病發生率低,基數小,以致新增3件后導致漲幅明顯。其余患職業病案件分別為8件塵肺病、1件職業性腫瘤(苯所致白血病)、1件職業性慢性輕度中毒性肝病。雖說職業病并非廈門市工傷事故的高發類型,但鑒于職業病病情具有危害性大、不可逆等特點,職業病防治的宣傳工作應進一步加強。為此,2019年市人社局劃撥了10萬元工傷預防專項經費,聯合市衛健委共同開展職業病防治項目,提升有關企業、職工的職業病防治意識。
二是因工外出型工傷案件數量同比增幅較大,主要是外出期間發生突發情況的可能性較原工作場所而言有所增多,導致事故傷害發生率相應提高。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加強,廈門市更多的企業愿意“走出去”,2018年因工外出事故發生地在國外的案件顯著增加。
行業對比
主要行業工傷事故
制造業發生率最高
制造業
2018年,職工被認定為工傷的制造類企業共有1485家,占全年涉及企業數的43.83%。制造業是廈門市工傷事故發生率最高的行業,特別在從事金屬制品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健身器材制造等車間一線勞工中多發,其經常因機臺操作不當、未做好防護工作而導致機械傷害、異物入眼、切割傷等事故。
服務行業
2018年,職工被認定為工傷的服務類企業共有1467家,占全年涉及企業數的43.3%。這類事故常為物業管理的保安遭受暴力傷害,旅游飯店類的廚師燙傷、切割傷,酒店服務人員滑倒扭傷等。另外,在勞務派遣類的服務工作中,因職工被派遣的企業覆蓋范圍大、從業人員多,以及從事體力勞動的工種多、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等,造成工傷事故高發,如環衛工群體等。
建筑行業
2018年,職工被認定為工傷的建筑類企業共有318家,占全年涉及企業的9.39%。建筑業是廈門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柱,也屬于工傷事故風險發生率較高的行業。隨著市、區內建筑項目興建,不同工種的建筑工人長期進行如高空、高溫、高負荷等體力作業,不可預見的風險因素較多,以致項目工地內工傷事故頻發,并且往往傷情較重、勞動能力鑒定級別較高。
交通運輸業
2018年,職工被認定為工傷的服務類企業共有118家,占全年涉及企業數的3.48%。交通運輸業雖算不上廈門市工傷事故高發行業,但此類行業的特點是交通事故發生率較高,易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且存在一定的社會負面效應,帶來一系列人員和財產的損失,也是安全生產工作不可忽視的方面。
行動
加強聯動
形成合力
市人社局將啟動現場互動與可持續性改善式工傷預防培訓項目
如何做好2019年廈門市工傷預防工作?據市人社局介紹,結合2018年整體工傷事故發生情況,2019年廈門市工傷預防工作的重點將放在工傷事故高發的行業企業。對行業大類而言,總結行業特點及事故高發原因,予以大力整改;對企業個體而言,逐個擊破工傷發生隱患,重視安全生產教育,杜絕可避免的事故發生。下階段市人社局將啟動現場互動與可持續性改善式工傷預防培訓項目,對廈門市高風險行業、工傷事故或安全生產事故高發的企業開展點對點、互動式培訓,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匯聚政策管控工具,形成合力,督促企業從排查發現隱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驗證整改效果等環節實現有效閉環機制,力爭顯著降低企業工傷事故風險。
責任編輯:陳娜
- 福州調整聯動機制 CPI漲幅達2%每人補貼50元 2017-03-15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2019年中秋節假期福建省高速交通安全出行提示2019-09-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