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年貨節”后緊接著情人節促銷,各大移動平臺又是各類滿減活動。對許多年輕人來說,這只不過是各大支付平臺數不清的“套路”之一;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老年人早已不再對這一切感到陌生,“我也跟年輕人學會了手機支付,逛街買菜,帶著手機就可以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使用電子錢包替代傳統的現金支付。
然而,中國銀聯近日發布的《2016移動支付安全調查報告》顯示,約1/4被調查者遭遇過電信網絡詐騙并發生過損失,福建參與調查的人中,遭遇欺詐比例超過40%。其中,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體遭遇電信詐騙的達五成。
報告顯示:老年人移動支付安全風險上升
此次調查通過商業銀行、非金融支付機構的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網站、APP客戶端等117個移動互聯網入口開展在線調查,獲得近59萬人關注,回收有效問卷逾9萬份,報告揭示了我國移動支付發展的最新進展及安全風險狀況。
根據調查,遭受電信網絡欺詐的被調查者中,超過八成遭遇過盜用社交賬號詐騙,較2015年同比增長了36個百分點。另外,木馬鏈接短信和騙取短信驗證碼等欺詐手法也是常見的支付欺詐方式,遭遇這兩類欺詐手法的持卡人比例達到63%和51%。
在曾遭受電信網絡欺詐的被訪者中,近三成的欺詐損失金額高于2000元。從年齡來看,兩成的50歲以上的受害者損失金額超過5000元,超過平均損失比例7個百分點。在遭遇損失的人群中,可全額或部分追回損失的超過五成,消費者自行承擔全部欺詐損失較前年顯著下降,降幅超過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五成自行承擔全部損失的人群中,有超過四成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
現身說法:移動支付便捷與隱患同在
“又是一場紅包雨!”今年春節期間,每天早上一睜眼,60歲的劉依伯不再急著起床刷牙、洗臉,而是打開手機里的每一個微信群搶紅包。早在去年年初,依伯在兒子的“傳授”下,學會了微信發紅包和搶紅包,今年除夕一到,他就給孫子包了個200元的紅包。依伯告訴記者,他平時很節省,去商場、超市,總盯著打折的商品。自從知道移動支付時不時有滿減,無論是去超市,還是去飯店,他都先問一問“微信支付能不能打折”,漸漸地,老人身上帶的現金越來越少,手機支付成了老人的習慣。
前幾天,劉依伯看到家樓下有一群年輕人在搞活動賣水果,用手機掃碼支付有優惠,最高的還可以免單,讓他十分心動。自從這次使用手機付款后,依伯經常會收到一些垃圾短信,貸款的、積分兌換的、代寫論文的,什么短信都有。依伯擔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使用手機支付,導致信息泄露了。依伯的兒子小劉表示,現在手機支付已經成了一種潮流,但是偶爾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有一次我在某商場里連接了一個免費無線網,用手機支付款項后,發現手機頁面不受控制地自動跳轉,嚇得我趕緊關機。”
手機已是很多人移動的錢包,但是,即使被稱為最安全支付方式之一的ApplePay,日前也被曝出存在安全漏洞。而且由于往往與銀行卡綁定,移動錢包造成的損失,可能更甚于傳統錢包。
意識薄弱:多數受騙老人沒有報警
翼支付、快錢、安永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和評估機構根據手機支付用戶的使用情況,也曾推出過一份“手機支付十大不良習慣”報告,“十大不良習慣”包括不設手機屏保密碼、跳過軟件直接通過手機瀏覽器購物、應用程序退出不徹底、不加辨別蹭免費網絡、藍牙保持開啟狀態、淘汰手機時不徹底刪除私人信息、下載山寨軟件、在手機上存儲敏感信息、隨意點擊手機短信鏈接、見二維碼就掃等。從統計情況看,這些不良使用習慣是造成用戶信息泄露及經濟損失的直接原因。
此外,由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民主與法制雜志社日前聯合發布的《電信詐騙治理研究報告(2016)》顯示,有八成多受訪者表示曾經受到過網絡電信詐騙的騷擾,但只有1/3的受騙者選擇了報警。在“遭受詐騙后采取了什么措施”這個問題上,33.98%的受害者選擇“報警,不能讓其他人也受騙”,12.14%的受害者選擇了“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把騙子罵一頓”,32.04%的受害者選擇了“自己認栽,下次吸取經驗就行”,18.93%的受害者選擇了“給身邊的家人朋友簡述自己的經歷,以免其受騙”,2.91%的受害者選擇了“其他”。在“被騙的損失是否已追回”這個問題上,82.04%的受害者表示損失沒有被追回。
記者近日以“移動支付”為主題展開走訪,發現多數老年人受害者認為網絡電信詐騙不是嚴重的犯罪行為,以怕兒女擔心為由,都沒有報警。采訪中,不少專家表示,老年人安全事件處理能力和法律法規了解程度急需提升,整體維權意識也十分薄弱。
應對措施:子女應給予老人更多關心
如何避免家中老年人成為騙子的“目標”?采訪中,多名參與辦理此類案件的一線民警都提到了“關心”二字。他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子女們給予老人的關心程度,直接影響著此類案件的發生。“給老人買一部智能手機不是重點,重點是告訴老人如何使用手機,尤其是通過手機支付時該注意什么問題。例如要選擇安全性高的支付產品、不要隨意在手機上下載安裝軟件、大額支付時最好不要用移動支付等等。”警方在加大對此類犯罪打擊力度的同時,也建議廣大市民,平時應當多與老人溝通,最好是以案例說法,提高老人的辨別能力。此外,應給予老人更多陪伴和關心。
根據此次的調查結論,業內人士建議,市民在金融網站應減少使用手機號碼注冊賬號,最好使用包含字母數字等更加復雜的用戶名。同時,選擇安全性高的支付產品,在手機上安裝官方正版的安全軟件,降低非法惡意程序對移動支付安全帶來的風險。此外,還應關注大額賬戶安全,可聯系發卡銀行或支付機構等,選擇配有保險保障的支付產品或為自己的大額賬戶購買資金保障險。
責任編輯:林航
- 臺媒盛贊大陸移動支付:臺灣民眾生活方式逐漸被同化2017-10-10
- 福州75%實體店實現移動支付2017-09-26
- 公安部公布十類電信網絡詐騙手段 小心這些騙術2017-08-14
- 徐玉玉案3被告以“量刑過重”為由提出上訴 山東高院將二審2017-08-08
- 77名電信詐騙案嫌犯被押解回國 最近的打擊力度厲害了!2017-08-07
- 四川警方跨境打擊電信詐騙 58名嫌疑人被押解回國2017-08-04
- 體驗移動支付 老人們“嗨”了 福州擁有超500萬移動支付用戶2017-08-03
- 32名電信詐騙嫌犯從柬埔寨被押解回國 涉案千萬2017-07-27
- 三星智能手表再升級 用戶可實現“刷表支付”功能2017-07-21
- 面對無現金社會:移動支付老人“跟不上”咋辦?2017-07-21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2017中國物聯網大會在福州舉辦 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