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2.0版’的智慧梁場,這里的每一榀梁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手機二維碼一掃,就可了解它的全生命周期,在小型梁場里也稱得上智能化的標桿了!”中交一航局百色北環四標段項目經理唐亮自豪地向觀摩人員介紹。
百色北環項目作為振興右江革命老區的重大交通基礎項目,從項目建設之初,團隊就定下“高標準”建設的總基調,致力于用智慧和匠心打造精品工程,尤其是在數智化應用“提質”上,更是下足了功夫,智慧梁場便是其中的典范。
“雖是小型梁場,但也承擔著項目639榀預制梁的生產任務,如何優質高效地制梁是項目履約的關鍵,智慧梁場既是現實需求,也是我們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談及智慧梁場建設初衷,唐亮這樣說道。
不同于以往“作坊式”的傳統梁場建設,智慧梁場對項目團隊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在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后,團隊又組織骨干力量到中交二航局的智慧梁場實地考察學習,同時結合項目施工實際和成本管理要求,經過數次的方案比選,才最終敲定生產過程可視化、施工流程標準化、業務管理數字化、操作設備智能化的“四化”建設方案。
“很多人問什么是智慧梁場,我的總結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造融合形成的梁場建造新模式。”工程部部長華龍解釋道。
百色北環四標段智慧梁場采用了“1+N”的總體框架建設,即1個梁場信息管理平臺,N個梁場智能子系統。梁場信息管理管理平臺相當于人的“中樞神經”,對預制梁生產全過程進行監控,負責項目智能化信息系統數據采集歸納;N個子系統就像分散的“周圍神經”,是輔助梁場生產和管理的多套智能硬件系統,包括液壓模板系統、智能振搗系統、智能養護系統和智能張拉、壓漿設備等多個智能設備以及智能視頻監控子系統、二維碼子系統等智慧工地內容。有了這些智能體系的支撐,項目部管理人員可通過手機APP監管全過程的生產數據和質量信息,并通過管控系統對生產數據進行智能調整,實現了生產工藝和管理方式的升級。
“建設過程中,考慮成本的前提下,我們對一些智能化模塊也是有所取舍的,投入較多的仍是‘提質’模塊的應用。”華龍補充道。
自走式液壓模板系統便是鑄造優質梁體的核心要素。走進存梁區,橫臥在臺座上的成品梁光滑平整,周身完美到絲毫看不出傳統模板特有的拼接縫痕跡,這都是自走式液壓模板系統的“功勞”。模板上附著的智能振搗系統,可在預制過程中對梁體振搗部位、頻次等數據進行智能調控,有效提升混凝土振搗密實度。同時,區別于傳統敲、打、撬的拆模工藝,液壓模板系統可實時感知模板脫模狀態,自動協調各部位動作,有效的提高了梁體的外觀質量。當然,它的好處遠不止于此,不需要龍門吊協助安裝拆卸,省去大批量倒運模板,也節約大量成本。
“梁體的質量好壞,養護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傳統人工養護費時費力費水,很難達到理想效果。”華龍指了指前方正在養護的箱梁說道。在梁體的養護環節,梁場引進了智能噴淋養護系統,裝有伸縮式噴頭的養護水管被預先埋設在預制臺座下面,通過養護數控APP設定養護時長及頻率,避免由于人為因素出現不養護、漏養護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考慮到百色氣溫高、缺水的現狀,團隊將數智化恒溫養護棚作為一項課題研究,進一步升級養護體系,將“痛點”轉化為“亮點”,溫濕度感應器與智能養護設備相連接,利用百色自然高溫條件讓棚內達到養護溫度,省下燃燒顆粒料的成本,同時在濕度低于85%后,噴淋系統會自動感應養護,節水又節能,恒溫養護棚使混凝土的強度快速上升,梁體養護周期可縮短3日以上。
“壓漿已完畢。”在梁場張拉壓漿現場,這并不是現場的施工人員在說話,而是智能控制系統發出的聲音。自動采集張拉預應力,無線遠程數據傳輸,多頂同步張拉;自動上料、自動計量、自動保壓,隨時調取歷史攪拌數據……這些對工序的智能化控制,不但節省了人力,還有效保證了施工質量和進度。
“在制梁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單從技術上突破很難,‘2.0版’智慧梁場的建設,實現了預制梁智慧生產和數字化管控,使我們從“制造”邁向“智造”,作業人員相較傳統梁場減少約30%,生產效率提升約20%。”唐亮自豪地說道。(韓雪梅)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產業快訊 頻道推薦
-
蕪宣高速改擴建WX02標段進入路面瀝青試驗段施2023-12-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