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隨著一輛新能源汽車緩緩駛出生產線,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
從起步走到加速跑,我國變道換軌闖出了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賽道,成為綠色轉型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我國一以貫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發展。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202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9項重點工作,其中之一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從“加快”到“加緊”,一字之差,有何不同?釋放出哪些信號?
“一個字的微調,背后蘊含的是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地位的進一步提升,對綠色轉型發展緊迫性的深刻認識。”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告訴記者,這不僅向國內外傳遞出中國堅定走綠色發展道路、積極應對全球環境挑戰的決心,也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們認為,要以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統領,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要繼續鞏固擴大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集中打造一批綠色低碳產業集群,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產業所占比重。
“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不能簡單淘汰傳統產業,而是要著力加強綠色低碳科技領域基礎研究,激發顛覆性技術創新,大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廣泛使用。”中國社科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丹認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要激發顛覆性技術創新,大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廣泛使用。通過綠色財稅、綠色金融,積極引導傳統產業進行設備更新,采用更為先進的綠色技術和綠色工藝,改進產品設計,進一步強化資源的集約利用、循環利用。
史丹表示,我國要堅持發展實體經濟,要以綠色產業鏈和綠色供應鏈建設為抓手,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比如,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綠色工業和綠色服務業,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節能節水和污染治理的市場化模式,以新模式新機制,加快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不僅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業機遇。
王遙表示,在綠色低碳產業領域,新能源汽車、綠色建筑、清潔能源、環保設備制造等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企業應從制定未來發展規劃,推動自身可持續發展。加強戰略規劃與布局,加大綠色研發投入,聚焦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綠色服務的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王遙說。(人民網記者 歐陽易佳)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筑牢首發經濟發展底座2024-12-30
- 乘風破浪 行穩致遠——2024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亮點回眸2024-12-30
- 中經評論:首發經濟魅力在于“新”2024-12-24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1—11月福建省繼電器出口額居全國第一2025-01-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