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9日電 據國家郵政局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國家郵政局發布《2019年度快遞市場監管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09年快遞業務量超600億件,增量再次突破100億件,快遞業從業人員超過300萬,新增社會就業20萬人以上,為穩就業提供重要支撐。
《報告》顯示,2019年,快遞業發展呈現四大特點。一是規模質效持續提高。快遞業務量超600億件,增量再次突破100億件,對世界快遞業增長貢獻率超過50%。快遞業務收入超7000億元,占GDP比重達7.6‰,收入增速是GDP增速的4倍,為穩增長做出積極貢獻。快遞業從業人員超過300萬,新增社會就業20萬人以上,為穩就業提供重要支撐。末端網絡不斷完善,城市快遞末端公共服務站達8.2萬個。運輸結構不斷優化,國內快遞專用貨機達116架,高鐵快遞開通線路達451條。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快遞服務滿意度得分為77.3分,同比提升1.4分。72小時準時率為79.3%,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快遞服務有效申訴率降至百萬分之0.5。
二是社會貢獻更加突出。積極助力鄉村振興。農村地區超過3萬個鄉鎮建成農村快遞網點,建成公共取送點達6.3萬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6.6%,農村快遞服務水平穩步提升。打造快遞服務現代農業“一地一品”年業務量超百萬件項目163個,農村地區年收投快件超過150億件,支撐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超8700億元。“寄遞+農村電商+農特產品+農戶”產業扶貧模式取得良好成效,幫助銷售農產品3.67億元,成為農村增收新源泉。加速構建國際寄遞網絡。
全年完成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14.4億件,支撐跨境網購零售額4400億元,新增24條國際貨運航線,國際快遞網絡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及地區。積極助力污染防治。大力實施“9571”工程,全國電子運單使用率達98%,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52%,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75%,3萬個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75%,新增3.1萬臺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行業環境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三是創新動能加速釋放。科技創新應用增強。快遞業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智能客服、無人倉等迅速普及,信息化管理系統、無人車、無人機、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加快應用,科學管理、動態預測、路由規劃、精準畫像等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智能安檢系統樣機已進入試產階段。自動化、智能化裝備應用廣泛。全國已建成快遞物流園區402個,分撥中心新建、改擴建進程加快,自動化、半自動化分揀設備占比穩步提高。投入運營智能快件箱40.6萬組,箱遞率超10%。業務領域不斷拓展。冷鏈、即時遞送、快運、供應鏈管理、“線邊物流”、一體化物流服務解決方案供給能力不斷增強,與醫療、政務等公共服務協同能力有效提升。
四是治理體系逐步完善。法規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修改《快遞暫行條例》,制定《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修訂《郵政業寄遞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修正《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制修訂《國家郵政業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4個專項應急預案。發布《快件處理場所基礎數據元》《郵件快件實名收寄信息交換規范》《郵政業視頻監控系統接入技術規范》《郵件快件包裝基本要求》等4項行業標準。“放管服”改革加速推進。取消快遞業務場地使用證明,全面實現快遞許可審批一網通辦,制定快遞分支機構編碼規則,末端網點備案實現常態化。
持續加強許可制度和信息化建設,推動許可工作由“重審批向重管理”轉型,新業態監管機制不斷完善。協調落實新一輪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免稅費15億元以上。事中事后監管不斷強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效實施。修訂《郵政行政執法監督辦法》,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加強。快遞業信用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發布《快遞市場法人主體信用評定方案》,信用監管能力進一步提升。有序推進“綠盾”工程建設,建成合肥災備中心、國家郵政局監控中心和90多個省市級監控中心,部分重要信息系統上線運行,安全保障底盤作用明顯增強。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國家郵政局:11月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71.2億件2019-12-16
- 國家郵政局:前7月快遞業務收入超4000億元2019-08-15
- 2018年快遞業務收入排名前10城市 有你家鄉嗎?2019-01-31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特別國債首發1700億元 個人也能買 值得買嗎?2020-07-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