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白金蕾 27日晚間,華策影視披露了2016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為44.4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1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4.8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99%。“我們已經來到了產業2.0時代。對華策而言,機遇與挑戰同在,唯有以變應變,以變促變,才能在紛繁復雜的格局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華策影視集團總裁趙依芳在此前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說。
行業馬太效應初顯
廣電總局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每年只有一部劇通過審批發行的制作機構數量占比正在逐漸上升,擁有6部及以上劇的制作機構梳理在不斷削減。同時,行業前8家制作機構的年度產量占比,從2013年的4%上升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14.9%。由以上數據可知,影視行業馬太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報告期內,華策影視共開機全網劇 15 部 690 集,取得發行許可證的全網劇共 20部 949 集,首播全網劇 25 部 1000 集,其中《親愛的翻譯官》 獲得2016年衛視黃金檔劇目收視冠軍,網絡點擊過百億次;《微微一笑很傾城》網臺聯動期間網絡點擊總量達76.5億次,截至目前已突破180億次;《錦繡未央》 獲得2016年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黃金檔收視冠軍。
電影板塊,華策影視參與發行影片 9 部,其中公司主投主控影片《微微一笑很傾城》取得 2.75 億票房;主控主發影片《反貪風暴 2》票房突破 2 億元;參與投資電影《使徒行者》票房超過 6 億,在近 10 年“警匪”類影片票房排行榜中排名第二。
傳媒行業研報顯示,大型制作公司行業強度和控制力在逐年強化,在優勝劣汰中能夠工業化量產頭部內容的公司逐漸減少,資源的加速集聚將會助力大型制作公司繼續補強頭部內容比例,華策已經是較少的擁有頭部內容工業化生產廠商。
布局文化消費市場
統計顯示,我國文化消費潛在市場規模約為4.7萬億元,而實際文化消費規模僅超過1萬億元,存在著3.7萬億元的文化消費缺口。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國文化消費規模也僅為發達國家的1/3左右。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亞南認為,從國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角度來看,在分析判斷文化產業、文化消費的發展時,不僅要看其自身的發展勢頭,更要注意文化的關聯帶動效應,即由其帶動的增長,例如通信、互聯網、餐飲、旅游等領域的增長都與文化特別是文化內容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公告顯示,華策影視已經進行了一系列輻射性的產業投資布局,通過培育、孵化和協同,力圖延伸、連接新的娛樂消費場景,實現超級內容+X 的跨越式推進,提升娛樂內容價值,實現對生活場景的多維滲透。
趙依芳十分重視華策影視在泛娛業態的布局。“文化產業的跨界,是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的生動體現。文化產業的魅力,在于她源源不斷的創造力、革新力和泛在力。以前我們說互聯網連接一切,其實內容也可以連接一切,尤其是優質內容。這些文化符號將在企業的有效運營下形成品牌,核爆式放大價值。”趙依芳在此前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解釋稱。
趙依芳認為影視行業未來的發展路徑,主要有內容升級、泛娛業態和進軍海外三個方向,華策影視也將在這三個方向上持續布局和發力。
責任編輯:金林舒
- 未經允許直播前年春晚 "暴風影音"被訴賠償300萬2017-01-04
- 影視行業成金融詐騙重災區?《擺渡人》陷入風波2016-12-28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