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彭友 徐庭嫻/文 走過2016,變與不變之間,2017中國經濟的潛在風險不容小覷。如果說,“高杠桿與信用債風險”是經濟學家們掐指算來——兩件最為頭疼的事;那么,投資者而言,流動性中性趨緊、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輪番“唱主角”的2017年,怎樣甄別“好”的大類資產,如何把握資產切換時點,則是其投資策略的主旋律了。
回眸2016:國家打響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戰,股票市場屢次絕處逢生,債市“黑天鵝”頻飛,樓市限購限貸政策頻出……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口徑來看,改革無疑是2017年中國經濟的最大看點。2017年開年股市再度震蕩,更突顯了配置多元化和安全資產的重要性。
經濟觀察報第八個年度向宏觀經濟學家、機構投資經理、理財行業人士以及社會公眾征詢調查,探索和把脈新一年中的宏觀經濟形勢、資本市場趨勢以及投資理財預期。與2016年初專業人士們更傾向于調低盈利預期、保存資金實力相比,2017年,穩中求進成為資產配置的關鍵詞。
2017投資標的:股票+基金
雖然逾四成投資者看不清A股走勢曲線,但情緒似乎不妨礙他們的投資熱情與交易。
的確,資金如水,永遠向投資洼地涌動。經濟觀察報的投資者問卷調查顯示,股票和基金依舊是2017年最主要的投資標的,占比72%。此外,傳統銀行理財占比10%,P2P、信托產品、保險高收益理財產品、房產等不動產、黃金等貴重金屬以及美元等外匯資產僅是少數投資者的選擇。
回顧2016年,股市仍處于2015年牛市后的長期調整狀態之中。年初,A股曾經歷兩天四度觸發熔斷的絕望與千股跌停的痛苦。此后1-2月份經歷“股災3.0”,滬指從3600點暴跌至2600點附近,每每反彈乏力,無攻而反。下半年,在諸多利好刺激下,A股整體呈震蕩上行態勢,市場情緒回暖。2017開年來股市再度走弱,中小創甚至逼近15年9月中和16年1月底低點。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在經濟減速的背景下,只有結構性機會,2017年的股市也將是結構性行情。
海通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荀玉根認為,2017年年初A股的下跌是震蕩市中的回撤而非新一輪熊市下跌,中小創持續走弱本質上是消化估值,節后有利因素如利率下行、國改推進,跟蹤特朗普新政。展望2017年,價值股仍可以作為底倉配置,持有國企改革、一帶一路及油氣鏈。
在接受經濟觀察報問卷調查的個人投資者中,超過四成的投資者表示看不清2017年的股市走勢,超過三分之一的投資者表示看好,僅有四分之一的投資者不看好。
市場中也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長城證券分析師汪毅指出,“2017年暫時看不到很大的行情,仍為震蕩市,全年走勢將類似N狀。”。而經濟觀察報接觸的一些機構投資者則認為,2017年博取收益的機會多于2016年。
變幻莫測非唯股市,2016年債市也“黑天鵝”頻發。6月英國脫歐公投、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等事件點燃全球避險情緒,全球債券收益率也經歷了低點之后的回升。債券基金于去年11月底之前尚有5%-6%的收益,至12月卻在短短兩周之內迅速被拉至1%。
在經濟觀察報的問卷調查中,90%以上的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預測2017年流動性將大概率保持中性偏緊的狀態。有市場人士認為,2017年保增長(基建投資)+通脹預期抬升,以及債市去杠桿等,可能加大對國內債券市場的壓力。
而歷經監管風暴后的保險資金則將在新的一年承壓前行。險資認為,在保費收入穩健增長的主基調下,及“優質資產荒”未改善之前,相較樓市債市并不算高企的A股對保險資金的吸引力仍存。險資投資A股的力度不減,只是投資行為會更加規范,激進的險資舉牌行為將得到遏制。
房價、匯率那些事……
不言而喻,“房事”與“人民幣”是中國經濟過去、現在和將來繞不開的心結。
2016年,全國GDP增速6.7%,CPI溫和上漲2%,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71%,中國經濟基本保持穩健發展。
過去一年是匯率貶值和房價上漲的組合,隨之帶來了通脹回升。長城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閻紅指出,2017全年行情將主要集中在兩個時間段:一是經濟數據處于中空期,國企改革和供給側改革預期依然強烈的春季,二是下半年十九大召開之前,改革預期升溫,市場風險偏好回升。
始于2014年底的人民幣貶值預期在2016年逾發顯性,這一年,人民幣匯率在美元強勢的影響下一度跌破6.95創八年半新低。2017年人民幣或仍面臨貶值壓力,盡管目前看,年內人民幣匯率升值1.5%,1月24日中間價報6.8331。有市場觀點認為,央行最近在出手抽干離岸市場的流動性,在岸加強資本帳戶的管制,匯率短期能穩住,中期必將釋放高估的壓力。對于高凈值人群來說,合理配置海外資產實現財富保值將成為2017年無法回避的重大現實問題。經濟觀察報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5%的投資者有強烈意愿配置外匯類資產,而超過半數的投資者暫無外匯投資意愿,占比56%。
房價是過去一年中國13億人口最常談及的一大話題。2016年,中國一、二線城市房價猛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2017年,控制房價上漲將成為各地政府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
在經濟觀察報的問卷調查中,有55%的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認為2017年一線城市房價會繼續上漲10%以內,另有41%認為將會下跌,就像謎一般的股市,不同專業人士就房價走勢的看法亦相去甚遠。此外,據本報調查,有意愿投資房產的投資者僅為四分之一,52%的投資者沒有投資房產意愿,該比例較去年下降,而另有22%的投資者在觀望之中。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分析,未來房地產市場將呈“總量放緩、區域分化”的新發展階段特征,我們判斷房地產小周期趨于結束,這一輪房價上漲接近尾聲。
海通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認為,通脹有望在17年初見頂回落。而金融資產將取代實物資產成為2017年的主要機會。匯率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大,而房價的位置會越來越低。
配置:資產輪動術
即使逾七成投資者青睞A股市場,也縱然“房事”與“人民幣升或貶”的焦慮揮之不去,就配置而言,其關鍵還在于洞悉和把握好“資產輪動術”。
小鱷資產董事長黃慧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基于2017年資產輪動即將開啟,市場波動也將加劇的看法,建議大家做好資產大類配置。通過不同資產類別的輪動,來降低整體風險,增加在大幅波動市場中的生存概率。”
作為貴金屬的黃金有著極大的避險價值。時局越是動蕩,黃金越是受歡迎。2017年還將有不少當下可期的“黑天鵝”,除了美國特朗普總統政策的不確定性,英國脫歐更使歐盟迎來多事之秋。美元強弱決定金價的長期走勢,而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動驅動黃金短期價格波動。任澤平指出,如果2017年特朗普新政遇阻,美國經濟復蘇和通脹不及預期,美元有望回調,黃金可能反彈;反之美元走強,黃金可能延續下跌。
與此同時,在漫長的降息降準周期下,各式理財產品已進入寒冬時代。縱然投資者對市場風險擔憂加劇,但只有10%的人愿意把錢交由追求穩健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隨著中國GDP走下7%臺階,實體經濟利潤率的下降與貨幣、信貸投放量的上升,市場收益率水平自2015年起就進入下降通道。1年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由2016年1月的4.71%下降至11月的3.91%。居民在進行資產配置時,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群放棄了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配置,愿意拿出一半積蓄買銀行理財的人已不到五分之一。
2017年是P2P繼續向縱深發展的一年,現行互聯網金融業監管政策要求平臺堅持小額分散、規范透明開展運營,以消費金融、現金貸、車貸為代表的細分領域競爭進一步加劇,傳統的大額資產面臨退出與轉型的外在壓力,競爭結果將最終深入影響行業格局。2017年,網貸行業監管細則將最終落地實施,這或將成為最終檢驗平臺合規性與安全性的試金石。
房地產價格受制于政策,大宗商品中原油和工業金屬價格受制于需求對供應的有限消化,黃金價格受制于美聯儲加息和美元走強預期……前海開源基金投資執行總監謝屹認為,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2017年會出現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輪番“唱主角”的情況,投資者需關注這兩類資產切換的時點,并及時調整配置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責任編輯:海凡
- 31省份三季度經濟數據出爐 你的家鄉表現如何?2017-11-13
- 韓美首腦重申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原則2017-11-08
- 中國去年游戲收排名全球第一明年電競用戶數或達3億2017-11-02
- 福州將打造更加便捷網絡市場服務機制2017-10-26
- 近期數據穩中向好 各界看好中國三季度經濟表現2017-10-17
- IMF估臺灣經濟4小龍墊底 “國發會”:轉型拼20222017-10-11
- 福建將激發多個社會領域投資活力 提升群眾獲得感2017-10-10
- 賴清德:發展經濟要松綁“法令” 就像矮個球員打NBA2017-09-29
- 養老金管理路在何方?公募建議投資制度兩手抓2017-09-29
- 養老金入市將開啟價值投資開關2017-09-28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