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中國經濟走勢做出了相對積極的判斷,但也指出了中國經濟可能面臨的風險。
報告顯示,IMF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增長預測由原來的3.2%調低至3.1%,但對中國的增長預測卻不跌反升,由原來的6.5%調高至6.6%。不過,IMF仍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6.2%。
報告稱,中國2015年五次下調基準貸款利率,財政政策在當年下半年轉為擴張性,基礎設施支出回升,信貸增長加快,這些政策支持使近期前景有所改善。
國家統計局上周五最新發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均顯示,中國經濟的各項宏觀指標已經有所回升,IMF的預測也大體符合此前多家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預估。
著名評級機構標普調高了中國今年及明年經濟增長預測0.25個百分點,分別為6.6%及6.3%。惠譽亦把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6.2%調高至6.3%。
“中國出臺的寬松刺激性措施正在產生效果,而且政府對于穩定近期增長前景所作出的承諾也已經有所增強”,惠譽表示。
盡管上調了中國經濟的增長率,但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布斯特菲爾德在7月19日的報告發布會上指出,中國繼續依賴信貸驅動的經濟增長導致最終發生破壞性風險的可能性加大,中國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解決信貸問題。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IMF第一次就中國不斷增長的債務和其可能導致的壞賬風險提出警告了。
在今年4月發布的一次針對中國經濟的評估報告中,IMF對中國不斷攀升的債務負擔風險發出了嚴厲的警告并敦促中國采取力度更大的舉措限制信貸增長,并讓國有企業服從市場規律的約束。
在企業違約現象加劇,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對于日益嚴重的債務問題,中國高層正在著手解決,包括清理產能過剩以及尋求關閉仍需政府“輸血”的“僵尸企業”和推出“債轉股”計劃。
6月15日,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透露,中央層面正在考慮建立統一的機構來解決中國債務問題。僅僅在一個星期之后,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孫學工特別強調,絕對不允許“僵尸企業”茍延殘喘。
孫學工在國新辦舉行的針對中國債務的吹風會上表示,中國的債務問題涉及面比較廣,有企業債務、政府債務、居民債務,確實需要多部門協作,將來是以什么樣的機制,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進一步研究,“接下來可能會在政府和家庭層面適度加杠桿,在企業層面減杠桿”。
對于高層正在著力推動的“債轉股”計劃,IMF在報告中,“債轉股”應只針對可持續經營的企業,而且須有企業業務重組計劃,必須按照公允價值轉換,銀行僅在有限時期內持有股權。
“中國下一步必須擬定全面的計劃、采取實質性的措施加強預算約束,尤其是針對國有企業的約束,重組或清算疲軟的企業,承認并分配虧損,為市場準入創造條件。”IMF副總裁利普頓認為。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發改委:2017年全國煤電標桿上網電價不調2017-01-06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