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金融創始人、董事長總裁江文才發言
中國網財經10月24日訊 日前,同江金融與《證券日報》社聯合主辦“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新政和新生態”研討會在京舉辦。
會議上,同江金融創始人、董事長總裁江文才、同江金融名譽董事長魏盛鴻、《證券日報》社副總編輯董少鵬、中國人民銀行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伍旭川、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互聯網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愛君、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等業內人士及專家,就如何真正做到取信市場、擴大市場等問題一同進行了深刻研究與探討。
同江金融董事長江文才作為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代表發言,作為互聯網金融協會的首批會員,同江金融將嚴格按照國家的監管政策引導,自律經營,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有序化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董少鵬就互聯網金融發展以及當前面臨的問題、宏觀經濟與互聯網金融的未來、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等問題進行了發言。他談道,互聯網金融出現的一些亂象,跟監管缺位有直接關系。有人把互聯網金融想象為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金融業態,但其實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就是金融服務和金融經營。
董少鵬進一步談到,作為經營的主體,互聯網金融應該根據市場需求提供特定的規范化的服務,同時應該設置風險防范的門檻和底線。特別是,應該參照銀行業的做法,設置壞賬準備金。但事實上,風起云涌的互聯網金融小微金融機構只掙快錢,不注重長遠,根本沒有這些設置,這就是癥結所在。因此互聯網金融的新政,在他看來有些遲滯。相信經過12個月整頓期能夠使市場更加透明,風險發生可預期,特別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個體能具備風險預期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
在李愛君看來,隨著行業監管、整頓的開始,尤其是《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政治工作實施方案》的實施,互聯網金融已回歸法治軌道。對于“法治”的定義,李愛君借用了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進行了闡釋——“法律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法律。”
“法治價值與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目標一致”,李愛君談道,《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政治工作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鼓勵和保護真正有價值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整治違法違規行為,切實防范風險,建立監管長效機制,促進互聯網金融規范有序發展而制定。“《方案》明確各項業務合法與非法、合規與違規的邊界,守好法律和風險底線。對合法合規行為予以保護支持,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堅決打擊。”
楊濤分析指出,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的金融業態 ,在這幾年的發展中也一直在變革。而新經濟(愛基,凈值,資訊)究竟“新”在哪里,一是,新的資源配置模式;二是,新的技術內生動力;三是,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四是,新的消費與就業模式;五是,新的制度規則探索。
楊濤認為,雖然當前面臨很多人認為的“寒冬”和治理,但是對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應該跳出對短期內監管環境的糾結。因為在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當中,監管的容忍度變化很正常。現在發展到這個階段,需要基于長遠眼光,更加強調新金融生態體系建設與互聯網金融社會責任,真正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構建更加堅實的“土壤”。同時,技術驅動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如果加上了整體的功能定位、制度層面的倫理約束,一定會迎來更加長久的生命力與良好發展前景。
風險控制和消費者保護則是伍旭川重點談及的兩個方面。對于相關的政策、監管文件的陸續出臺,他認為,首先業內應該充分理解政府和監管部門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其次,在新經濟和新金融的發展中,一定要處理好發展和風險的平衡點。而發展互聯網金融,也要尋求速度和安全的平衡點。再次,行業監管需要適應目前金融科技的發展。最后,在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同時,必須將消費者保護放在一個至高的位置。
“互聯網金融整頓的提出,有三類企業需要注意”,伍旭川指出,第一類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企業,打著互聯網金融的幌子實質卻是違反犯罪;第二類是經常“改頭換面”來逃避監管的企業,“打游擊戰也終究不能逃脫法律”;第三類是一味復制同質化業務的企業,缺乏創新的意識在可持續發展觀下必定無法長久發展下去。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互聯網金融 頻道推薦
-
余額寶近期七日年化收益重回3%以上2017-01-09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