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原證券之后,剛剛在1月13日完成網下網上申購的中國銀河證券,將成為第九家A+H券商股。
目前,中國銀河證券是總資產排名前十的券商中,唯一沒有登陸A股的券商。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去年上半年銀河證券總資產2315.27億元,凈資產538.65億元,在126家券商中排名均位于第6位。
按照中國銀河公布最新的招股書,銀河證券此次A股發行股數已經減少至不超過6億股,發行量相比此前申報稿減少了大約64.6%。其計劃募資規模為39.54億元。此前,銀河證券2013年已經在香港上市,募集資金合計81.48億港元。銀河證券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101.37億股,其中A股不超過64.46億股,H股36.91億股。
實際上,券商對資本金渴求一直迫切,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有多家券商實現了登陸資本市場。一年內共2家券商完成A股IPO,另有4家中資券商完成港股IPO。目前,中國銀河證券已完成申購,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資管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完成申購后,一般5-10個交易日后正式掛牌,按照目前的發行速度,中國銀河正式登陸A股的時間大概率在春節前。”
第九家A+H股券商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 年1月26日注冊成立,是中國證券行業領先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商,提供經紀、銷售和交易、投資銀行等綜合證券服務。公司于2013 年5月22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碼“06881.HK”。
中國銀河營業網點數量位居行業前列且分布廣泛,經紀客戶數量多且穩定。公司具有雄厚的客戶基礎,不但各項指標規模巨大,而且客戶使用公司服務的平均年限較長,具有相當穩定的客戶黏性。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客戶托管證券市值為2.68萬億元;客戶保證金余額為894.98億元,市場份額為5.15%,排名行業第二。公司證券經紀客戶中,開戶年限超過3年的客戶占比約77.10%,開戶年限超過10年的客戶占比約41.15%。
銀河證券此次回歸A股,將成為第九家“A+H”股券商。其余8家A+H券商股分別是: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和剛剛在新年第一個交易日上市的中原證券。
同時,中國銀河也是目前總資產排名前十券商中唯一一家“先H后A”的大型上市券商。作為“國字頭”的全牌照一線券商,其國資背景強大,業務歷史悠久。
根據招股說明書數據,中國銀河的控股股東為銀河金控,持股比例 54.71%,銀河金控成立于 2005 年8月8日,由財政部和匯金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截至2016年6月30日,匯金公司持有銀河金控78.57%的股權。也就是說,中央匯金透過中國銀河金融控股,間接持有中國銀河43.0%的股份。截至本次發行前,銀河金控為公司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是匯金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匯金系券商中金公司近期已宣布從中央匯金手中收購中投證券的全部股份,為行業兼并整合拉開了序幕,而中國銀河的大股東也是中央匯金。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雙邊開放程度不斷提升,證券行業內部的資源整合及外部的協同合作將成為未來的主導趨勢。業內人士認為,銀河證券則有機會領導行業下一次潛在并購。
招銀國際分析師張淳鑫認為,受惠于強大的股東背景以及不斷強化的資本實力,預計中國銀河將有機會受惠于中國證券行業不斷整合所帶來的發展機遇,成為潛在的收購者。
招銀國際指出,對于中國銀河而言,A 股上市將是一個新的里程碑,上市募集的資金增強了公司的資金實力,為其未來的業務擴張儲備了充足的彈藥,同時也令其能夠更好地應對中國證券行業的轉型和改革趨勢。中國銀河能夠充分地利用好公司在營業網點網絡和客戶基礎上的傳統優勢,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其在零售經紀業務、財富管理業務以及資金中介業務上的實力。招銀國際同時指出,盡管其認為中國的證券行業仍然具備較高的增長潛力,但未來幾年,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將成為伴隨行業發展的重要主題。而這一情況在短期內很有可能對券商的擴張計劃形成阻力。
募資額縮水三分之二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此前中國銀河證券發布的招股書(申報稿),銀河證券本次擬發行A股數量約為16.94億股,不超過發行后總股份15.08%。隨著中國銀河證券招股書正式發布,該公司募資額變動謎底揭曉—發行股數從16.94億股減少為6億股,發行量減少了64.6%。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銀河最終披露的發行募資規模較申報稿版本出現了大幅折扣。
也就是說,相比申報階段的發行規模,中國銀河最終敲定的發行股本幾乎縮減了三分之二;在此前的申報階段,銀河證券擬發行A股規模為16.94億股,不超過發行后總股份的15.08%。
根據公告,中國銀河計劃發行不多于6 億股A 股,占該公司經擴大股本的5.92%。根據發行方案,此次中國銀河的募資總額約為39.54億元。而此前業內人士針對銀河證券此番A股回歸的募資額預估為至少120億元,兩者相去甚遠。
針對發行量大幅減少的問題,中國銀河證券人士對此的解釋是,企業除考慮自身融資需求外,也需要綜合考慮市場各方因素,“公司認為這一募資方案是市場各方相對滿意的結果”。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資管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發行量縮水這么多確實有些意外,雖然發行的時機并不是最好的,但打通融資渠道的意義更大,后續可以通過定增進行再融資。” 以小券商華龍證券為例,該公司在2016年末完成了掛牌后的首次定增,募集資金96.22億元,成為新三板有史以來單次融資規模第二大的公司,僅次于九鼎集團。
上述人士指出:“融資的規模受很多方面因素的考慮,政策、市場環境等等,發行量打折,募資額減少的并不是只有銀河一家,之前中原證券的發行量也是打了八折。和上一年相比,券商在2016年的業績普遍下滑也是一個因素。”中國銀河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受到二級市場大幅回落調整、成交量總體萎縮的影響,預計2016年全年同比下滑60%。同時,受二級市場成交量大幅萎縮的影響,中國銀河兩融業務規模大幅下降,進而導致公司信用業務產生的利息收入大幅下滑,預計2016年度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47%-48%。
根據方案,中國銀河將用募集資金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目前,中國銀河已經完成了網上、網下申購。
實際上,凈資本規模不足一直是不少券商的發展短板,而去年10月其施行的風控新規更使得券商對資本金渴求進一步加深。其中,上市是補充資本金首選,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有多家券商實現了登陸資本市場。一年內共2家券商完成A股IPO,分別為華安證券和第一創業證券。此外,有4家中資券商完成港股IPO,分別是:東方證券、光大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其中,華安證券A股IPO募資最高,達51.28億元;招商證券港股IPO募資最多,達103.36億元。
除了剛剛掛牌的中原證券和即將掛牌的銀河證券,目前在A股排隊上發審會的尚有浙商證券、財通證券、天風證券、中泰證券、東莞證券、華西證券、長城證券、華林證券和國聯證券等9家券商。另外,恒泰證券、財達證券、紅塔證券4家券商已進入IPO輔導期。已經在H股上市的國聯證券表示啟動回歸A股的計劃,華龍證券、南京證券、渤海證券等公司亦已公開表示已啟動IPO計劃。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湖南投資:2016年凈利預增約2倍2017-01-17
- 太陽電纜:不存在未披露重大事項 明日復牌2017-01-17
- 陳生強透露六大戰略:堅持風控戰略核心排首位2017-01-17
- 坐擁摩托羅拉:聯想手機為何越來越悲催2017-01-17
- 李嘉誠420億組團收購澳洲能源企業,千億現金急尋出路2017-01-17
- 馬云是如何拋棄一手養大的“親兒子”中國黃頁的?2017-01-17
- 柬埔寨停與美軍演引猜疑 否認中止演習同加強與中國關系有關2017-01-17
- 中信回應為何收購麥當勞 本土化不代表賣中餐2017-01-17
- 部分哈薩克斯坦人反對姑娘嫁中國人 稱“愛國不外嫁”2017-01-17
- 中國新設7個自貿試驗區 總體方案將研究完善2017-01-17
- 最新保險新聞 頻道推薦
-
2016年險資今年僅舉牌7次 未來將告別全面開花2017-01-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