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兩會將于3月3日、3月5日分別于北京開幕。例年兩會對于我們把握未來經濟趨勢和政策導向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也牽動著A股市場的神經。
我們總結了歷史上“兩會”前、中、后的市場特征、風格特征和行業熱點,并結合近期的政策線索,對2017年“兩會”做出系統性的前瞻。
歷史上“兩會行情”大概率存在,會前更為顯著
“兩會行情”有沒有?——歷史經驗表明,“兩會行情”大概率存在,且會前更為顯著,中小創業板平均漲幅更高。2005年以來,兩會開幕前一個月內上證綜指11次上漲僅有1年下跌,平均漲幅3.7%;中小板自2006年創立以來,兩會開幕前一個月全都是上漲的,平均漲幅5.3%;創業板自2011年以來,兩會開幕前一個月也有5次上漲僅1次下跌,平均漲幅7.8%。
“數據真空”疊加“政策期許”,是兩會開幕前A股行情大概率存在的主要原因。1-2月傳統行業受天氣因素和春節影響生產活動趨弱,逐漸步入淡季,此時也是經濟數據發布的真空期,參考性很低。而兩會前夕投資者對政策預期開始發酵,每年兩會的討論熱點都是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改革議題,在國內基本面波瀾不驚的背景下,政策環境往往因為兩會召開的維穩需求而偏向正面,各類熱點輪動帶動市場活躍度,催生“兩會行情”。醫療、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板塊的主題投資氛圍濃厚,是帶動中小、創業板表現勝過大盤的重要原因。
17年的左側的“兩會行情”已基本兌現。17年2月上周綜指上漲3%,中小板上漲4.6%,創業板上漲2.8%,印證了此前兩會前一個月市場多上漲的規律。
而隨著兩會臨近召開,股指波動的不確定性開始上升,兩會開幕前5個交易日內大小盤指數震蕩加劇,上漲概率不足50%。
兩會召開期間,股指的表現無明顯規律可循。2005年以來,上證綜指和中小板在兩會召開期間漲跌各半,股市沒有明顯的上漲動能。
閉幕后,兩會對股市的影響趨弱,不再是主導市場波動的要素
歷史數據表明,兩會閉幕后一個月大盤的表現相比中小創業板更好——大盤上漲概率71%,平均漲幅5%;中小板上漲概率50%,平均漲幅6.4%;而創業板上漲概率33%,平均漲幅2%。
會議閉幕后,“兩會”效應逐漸消散,14年之前中小創業板有回調風險。隨著春季宏觀數據陸續披露、年報一季報等業績數據逐漸明朗,影響市場的驅動因素變得復雜,兩會不再是影響市場的核心因素,對中小創業板相關受益行業的主題炒作逐漸淡去。加上前期兩會熱門板塊獲利回吐,使得11-14年中小板、創業板在兩會后一個月遭遇下跌,出現明顯的“風格轉換”。
最近兩年大小盤指數在兩會后的表現較好,尤其是中小創業板連續兩年在兩會后一個月取得較高的絕對漲幅,主要是受到了除兩會外其它因素的影響。15年上半年A股正處于杠桿資金推動的牛市進程中。16年2月底的暴跌使得兩會后的拋壓提前釋放,而人民幣匯率走勢趨穩、降準使節后流動性好于預期等因素,也有效的糾正了市場此前過度悲觀的風險偏好,使得市場在兩會后修復性上漲。
展望17年兩會后的市場走勢,將等待3月下旬對宏觀經濟復蘇程度的驗證。在3月下旬之前,投資者對經濟復蘇的樂觀預期還不能被馬上證偽,疊加近期流動性狀況的邊際改善,A股市場仍將維持“春季躁動”行情。
兩會熱點繁多,六大熱點話題年年提及
兩會不乏熱點,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經濟方面的話題,與尋常百姓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就業問題、社保問題、醫改問題、教育問題,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大氣治理、綠色中國等,都是一貫的熱點。而每年還會產生很多新的議案話題,成為當年新的熱點話題,被媒體爭相報道。
從過去10年兩會提案議案的熱點話題,我們總結出六大熱點話題每年都會被提及,它們分別是:生態環保、社保養老、醫療改革、三農與土地改革、收入分配、教育改革。正是由于這些圍繞民生的問題、改善生態環境的問題,在當前的中國短時間內得不到根本的解決,因此連續數年都被社會公眾持續關注。
歷年老熱點,會前率先領跑,會中及會后表現平淡
兩會前投資者對傳統兩會熱點板塊的政策預期不斷發酵,帶來相關領域主題投資活躍,受益行業會前率先吹響上漲的號角。從上文提到的六大兩會熱點話題,我們能找到A股相關的受益行業,分別是環保、水務、醫藥生物、大消費(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文化傳媒等。由于A股投資者往往具有學習效應,往往提前布局兩會概念行業與個股,因此會帶動相關板塊在兩會前提前啟動行情。
根據10年以來兩會熱門行業的區間漲幅來看,會前1個月這些受益板塊上漲的概率非常高,而環保、醫藥、農業三個行業實現超額收益的概率超過80%。過去7年間,環保、水務、醫藥生物、農林牧漁、食品飲料在兩會前一個月幾乎全部實現上漲,僅文化傳媒在14年和16年兩會前出現下跌。從超額收益的角度看,環保、醫藥、農業過去7年間在兩會前一個月超額收益的概率超過80%,食品飲料、水務、文化傳媒等行業實現超額收益的概率也超過60%。
但從兩會召開期間及會議閉幕后一個月的表現來看,之前得到追捧的相關受益板塊能繼續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不斷下降。隨著會議召開,相關行業政策“靴子落地”,上述熱點行業受兩會驅動的效應減弱,會后一個月收獲超額收益的概率大大降低。
綜上,對于環保、醫療、農業等傳統兩會熱門行業,在會議召開前就已率先啟動行情,隨著會議開幕政策炒作的余溫也會逐漸散去,應積極把握會議召開前受益行業的投資機會。
2017年傳統熱點也已率先領跑,建議關注漲幅較小的農業、傳媒
與歷史規律相似,2017年2月以來上述兩會傳統受益行業依舊表現出色,大部分行業均收獲超額收益。但仍有個別行業今年會前的股價表現明顯弱于過去的平均水平,從這個角度我們建議關注漲幅較小的農業、傳媒行業的后續表現,這兩個行業在今年2月的超額收益為負,是過去8年來的最差表現。
“新熱點”會后接力,成為長期受益主題
由于每年兩會的提案議案數量超過5000份,匯聚八方聲音,因此還會有很多與時俱進的“新熱點”不斷涌現,代表著未來變革的方向。
近年來,“新熱點”在兩會后表現接力,2013年的 “大部制改革” 、2014年的 “一帶一路”、2015年的“互聯網+” 、2016年的“供給側改革”就是最好的佐證。雖然上述議題都不是兩會上首提,但當年兩會上分別有著墨增加的表述,伴隨后續政策的層疊推進,使這些兩會熱點成為貫穿當年的“大主題”。
2013年的“大部制改革”主要涉及了“食品藥品安全”和“文化傳媒”主題。2013年以前,我國的食品安全沒有主要的負責部門,九龍治海,在生產、流通環節各司其職,出現問題就互相推諉。2013年兩會提出“大部制改革”決定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解決了多重監管與標準的混亂局面,使食品安全管理走出權責不明的困境。而“大部制改革”下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則利好文化傳媒產業的健康發展。兩會閉幕后,“食品安全”和“文化傳媒”成為貫穿13年全年的大主題。
2014年兩會著重強調的“區域經濟規劃建設”帶動了“一帶一路”等主題的全年表現。2014年兩會上閉幕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并首次在兩會上表明了“一帶一路”作為國家重要對外開放戰略的總基調。14年兩會閉幕后,“一帶一路”也成了14年貫穿全年的活躍主題,超額收益顯著。
2015年兩會對“互聯網+”的表述為15年牛市添了一把柴,“互聯網+”相關主題持續引爆市場。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表達出中國將“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兩會結束后,“互聯網能源”、“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等相關板塊輪流表現,“互聯網+”成為15年市場最熱詞匯。
16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圍繞“供給側改革”的著墨明顯增加,使受益的產能過剩的周期品行業迎來投資機會。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強調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煤炭、鋼鐵等行業加速去產能,成為2016年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主線之一。在相關產能過剩的行業陸續推出限產、關停落后產能、員工分流等相關政策后,A股市場相關行業也迎來了全年的投資機會。
因此,兩會勾勒出了每年從地方到全國的施政重點,其中會前未被充分預期到的政府工作部署對于我們把握未來的國家戰略、政策傾斜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關注兩會“新熱點”,可以作為布局全年主題投資的重要線索,下文我們將對2017年兩會熱點進行前瞻,作為把控17年全年性主題投資的風向標。
2017年兩會熱點前瞻
猜想17年兩會中將討論升級、著墨增加的政策熱點,我們認為可以沿著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地方兩會的線索前瞻思考“兩會”。從一些重要政策的延續和變化來看,預計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仍將是2017年“兩會”重點著墨的內容,而混合所有制改革、農業供給側改革、戶籍及人口政策等內容有望成為今年“兩會”的新熱點。
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戰略繼續深化。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強調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煤炭、鋼鐵等行業加速去產能,成為2016年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主線之一。通過對比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及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可以看出2017年將成為“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年份,預計供給側改革仍是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心之一。另外,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今年在內外因素共同催化下“一帶一路”戰略將加速推進。
今年更加強調混合所有制改革及農業供給側改革。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強調了國企改革,并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結合電力、石油等7大壟斷領域央企混改加速、地方國企混改政策紛紛落地,我們判斷今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全面深化。另外,2016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2017年2月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均聚焦農業供給側改革,我們判斷今年“兩會”對于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討論將進一步升級。
從地方“兩會”的重點議題,可以初步看出中央“兩會”的政策著力方向。其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農業供給側改革是我們著重推薦的中長線主題,我們認為這將是未來1-2年內最為確定的深化改革方向;另外,地方兩會在戶籍制度改革、“全面二孩”等人口相關政策,以及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等方向也有著重強調,我們認為這些方向也將成為今年“兩會”的重點。
地方國改深化,混改仍是重心。2017年1月起陸續召開的近30個省市地方兩會聚焦國企改革,其中混改成為2017重點突破的方向。從落地較快的區域來看,東南沿海地區和供給側改革壓力較大的省份將成為地方國企改革尤其是混改的重點區域,包括上海、廣東、浙江、山東、天津和山西等地。
農業供給側改革已得到各地積極響應。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近30個省市地方兩會在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到了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領域包括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農民增收、農業提質增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現代農業、精準農業等方向。我們認為,農業供給側改革能夠化解農業深層次體制矛盾,預計將成為今年“兩會”重點之一。
“一帶一路”戰略逐漸落實到各省市。今年的地方兩會,多數省市均提到了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其中重點省份包括新疆、陜西、福建等地,受益的產業包括大基建、港口、高端裝備、跨境電商等。
戶籍制度改革、人口政策、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有望成為今年“兩會”重點。戶籍、醫療等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今年地方兩會在人口城鎮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兩孩”、“三醫聯動”等改革強調較多,在多數省、市政府工作報告均有涉及,預計有望成為今年“兩會”重點。
風險提示:兩會政策相關表述低預期。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曹宇:P2P網貸行業風險的整體水平正在下降2017-03-02
- 中國進入兩會時間 政協首場發布會王國慶將如何接招2017-03-02
- 你不知道的“兩會”:哪些提案改變你我生活?2017-03-02
- 海外民眾:受益中國發展 關注中國兩會2017-03-02
- 擼起袖子,怎樣加油干?兩會十大熱點前瞻2017-03-02
- 2017全國兩會前瞻:今年“兩會”,我們關注什么?2017-03-02
- 中國迎來“兩會時間” 首場新聞發布會今日舉行2017-03-02
- 北京小學入學政策4月公布 入學年齡松綁可能性不大2017-03-01
- 京東成線上線下最大家電零售商 六大戰略構建共贏生態2017-03-01
- 最新證券新聞 頻道推薦
-
滬指尾盤跳水失守10日線 熱門股集體殺跌誘發2017-03-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