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正飛速推進。截至6月16日,申報的企業數量已有123家。《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梳理后注意到,醫藥制造業企業共有16家,占比為13%,僅次于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用設備制造業。
業界普遍認為,目前我國已經在創新化藥、生物藥、細胞治療、基因測序、創新醫療器械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同時,醫藥行業高度契合科創板的定位,從上市規則來看,科創板對于生物醫藥行業的支持力度是比較大的。重研發輕資產的戰略定位為我國創新藥企,尤其是初創型藥企提供了重要的融資渠道。醫藥制造業創新發展空間巨大,有望成為科創板的重要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特別提到,“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中信證券認為,較之前征求意見稿中提到的“一類新藥”,《上市規則》將其改成“一項核心產品”,并刪去“并獲得知名投資機構一定金額的投資”,標準更寬、覆蓋范圍更廣,預計醫藥企業將是科創板的一股重要力量。
事實上,從2015年起,多項醫療健康政策密集出臺,對醫藥行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鼓勵創新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即將推出的科創板,更是根據板塊定位和科創企業特點,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盈科瑞創新醫藥副總裁張迪認為,科創板對于一些未盈利的企業、紅籌企業甚至同股不同權的企業,都提供了上市機會。因此科創板具有其他板塊所不具備的“包容性”。
而在已經受理的企業中,就有一家醫藥制造業企業——蘇州澤璟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選擇的上市標準為市值要求最高的第五套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這也是目前為止,首家選擇第五套上市標準的申請科創板上市的公司。
數據顯示,澤璟制藥2016年營業收入20.03萬元,凈利潤-1.28億元;2017年未列出營業收入,凈利潤為-1.46億元;2018年營業收入為131.12萬元,凈利潤為-4.42億元。
事實上,第五套上市標準一直被認為是給未盈利生物科技類企業量身定做的標準。天風證券醫藥研究團隊指出,此項標準為大量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提供了便利,對醫藥公司盈利不做要求,強調的是公司的創新和技術能力,而估值體系與現有體系不同,能夠將創新產品進行DCF現金流的估值,給了硬核科技創新的土壤,為創新型的生物科技類公司創造了良好的資本環境。
在業界看來,A股在科創板試行注冊制,對虧損企業敞開大門,并不是鼓勵圈錢,而是在信息透明的前提下,讓投資者有更多的選擇,也給虧損企業展示自身潛力的機會。
廣證恒生咨詢認為,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是科創板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創板的正式開板,國內更多的生物醫藥公司在充足的資源支持下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州發布全國首個企業注銷服務標準 申請人現場辦理2023-08-03
- 2023年兩岸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研討會在廈門召開2023-07-20
- 國臺辦:就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2023-07-13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省金融監管局召開半年工作調度會暨“三爭”行2023-08-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