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中國云簽獲悉,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正在采用具備法律效力的電子合同,轉戰“互聯網+信托”業務。
以中國對外信托公司為例,互聯網金融業務是新興業務,旗下有數十家開展業務合作的消費金融平臺,使用傳統方式已經無法實現風控和效率的統一。通過采用云簽電子合同系統之后,信托公司可以實時介入和審批資管業務,信托方、平臺方、客戶三者之間的業務流完全在線上實現。在新業務正常開展的同時,還保證了電子合同具備與紙質合同一樣完整的法律效力和風控手段。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的統計,截至2016年末,信托行業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16.3萬億元,穩坐除銀行之外的金融業態第二把交椅。而大資管時代使得信托的資管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各金融機構紛紛開展類信托業務,創新產品先發優勢日益弱化,同質化競爭日益加劇,而信托傳統業務又面臨調整。信托在輕資產模式的指引下,正在實現從資金的提供者向資產的管理者轉型,為個人、機構及同業客戶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全方位的投融資服務。
互聯網+信托后可能面臨的風險主要在于客戶的信用風險和道德違約風險,而信托以信用為基礎,兼具金融屬性,有效的認證及合規手段必不可少,這里就包括必須采用符合國家法律規范的云簽手段訂立電子合同,可以有效的防范信用風險,能管得住資產,防止資金挪用等違規事件發生。
同時,采用電子合同之后,信托業可基于已有數據記錄的生態圈,運用云技術對圈內中小企業與個人消費者的相關大數據(比如:網絡行為、購物歷史、物流行為、個人認證等)進行深度挖掘,科學地計算出其征信額度,為其提供快捷、安全的貸款服務。信托企業還可與各種金融機構合作,將其產品以最好的維度展現給投資者,形成快速便捷的產品推薦體系,省去面簽過程,保證理財、取現與支付的實時互通轉換,快速獲得客戶,并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
據中國云簽負責人透露,因云簽電子合同具備國內最高的法律效力,完全滿足電子合同國家標準規范和可靠電子簽名資質認定,并獲得太平洋保險公司最高達800萬元的產品失效險承保,因此收到越來越多的大型信托金融機構的青睞。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市民租車關鍵內容沒寫進合同續:雙方已達成和解2017-03-08
- 順豐上市之后留下謎題:嘿客和順豐優選反成負擔2017-03-08
- 互聯網金融再入兩會視野 風險防范被重點提及2017-03-07
- 車貸進入微利時代 風控能力將成制勝關鍵2017-03-07
- 央行今日對12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1940億元2017-03-07
- 互聯網小貸迎機遇 上市公司爭相布局2017-03-06
- 保監會辟謠“返還型健康險叫停”:炒作停售行為將被追責2017-03-06
- 10年村鎮銀行資產規模破萬億 民間資本占比高達72%2017-03-03
- 熱點:防止互聯網金融交叉風險 推進聯手排雷2017-03-03
- 銀監會回應市場關注熱點: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總體可控2017-03-03
- 最新網絡金融 頻道推薦
-
逃離小程序:60%用戶回歸APP,70%開發者欲放2017-03-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