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菜我們打高分,不好吃的打低分。”近日,中國海洋大學2015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龔麗羽拿出手機,展示了一款應用軟件。
原來,這是學校“智慧后勤”系統的成果。一個“就餐反饋”,就讓學校通過大數據系統摸清了師生口味,進而讓“吃飯的”指揮“做飯的”,讓后廚管理直接對接師生需求。“以前是‘先生產,后售賣’,賣不掉的就倒掉;現在是‘邊生產,邊售賣’,減少了生產投料環節的浪費。”中國海洋大學后勤集團總經理王哲強說。
為了把飯菜做得更加可口,學校從增加花色品種、提升飯菜質量入手,新增風味餐廳2個、清真餐廳1個,改造老舊食堂5個。“學校飲食的變化一天一個樣,飯菜好吃,自然就不剩飯了!”龔麗羽高興地說。
“第一食堂的炒飯量太足了,每次都吃到撐,還要倒掉一些,好可惜!”這是一條學生在學校后勤服務大廳網站上的留言,引來無數同學點贊或表示“深有同感”。針對這個“吐槽”,學校推出了“半份菜”“大小份”“稱重自選”“訂單式生產”等模式,避免浪費。
“光盤行動,請從這里開始”,張貼著宣傳標語的第五食堂,就推出了“12.8元一斤”的自助餐。“我們喜歡吃什么隨便取,取完了稱重,不管打什么菜,一律12.8元一斤!”學生小王說。打飯的同學們像在自助餐廳一樣,自覺地排成兩隊取餐,取完餐再去稱重。
據悉,為引領“崇尚節約、拒絕浪費”的校園文化風尚,中國海洋大學還充分利用各類平臺做好理念宣傳,倡議師生拒絕“剩宴”,拾回“糧心”;定期舉行“學生代表進食堂”活動,讓大家親身體驗飯菜制作過程,感受勞動艱辛;借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東風,建設了餐飲服務監督平臺、餐飲管理系統、餐廚垃圾數據分析系統……
“以前一頓飯,一個食堂可以回收5桶泔水,現在連兩桶都不滿。”中國海洋大學負責餐廚垃圾回收的張大姐有切身體會。4年多來,中國海洋大學積極做好“四個到位”——理念宣傳到位、軟硬件投入到位、制度建設到位和過程監督到位,使“光盤”從一句口號變成了一種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生活態度,努力爭做“光盤族”已成為該校師生的自覺行為。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