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傳說之泡饃|
傳說,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
西周時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
據(jù)《宋書》記載,南北朝時,
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一絕味,
武帝競封為太官史,
后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
還有一段風趣的傳說,
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于長安,
終日過著忍饑挨餓的角色扮演生活,
一日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
掌柜見其可憐,遂讓其把自帶的干饃掰碎,
然后給他澆了一勺滾熱肉湯放在火上煮透。
趙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
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后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
一日,路過長安,
仍不忘當年在這里吃過的牛羊肉煮饃,
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牛羊肉泡饃,
仍感鮮美無比,勝過山珍海味,
并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柜。
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jīng)傳開,
牛羊肉泡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
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
“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名。
泡饃這一滋味獨特的美食,
就像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一樣,
總是讓人忘不了。
西安的牛羊肉泡饃,
不知有多少人反復念叨過它,
從巷子間到電影《西安事變》,
到陳忠實的《白鹿原》,
一直念到中南海的宴會上。
此美味出自西安,
如今反過來,
西安這座城市的名字也因泡饃而出名了。
|美食傳說之黃桂稠酒|
西安黃桂稠酒始于商周,
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老弱婦幼和不善飲酒者,
均可大碗來喝。
飲時或溫或涼,
四季皆宜。
由于內(nèi)配有中藥黃桂,
使酒味有黃桂芳香,
故曰“黃桂稠酒”;
還因其產(chǎn)于長安,
故又稱為“陜西稠酒”。
相傳“貴妃醉酒”喝的就是西安稠酒,
故還稱“貴妃稠酒”。
傳說唐玄宗攜楊貴妃光臨長樂坊飲酒,
味美醇香的稠酒使貴妃傾倒,
當即將手中的桂花贈與店主。
店主將桂花植于貯酒園中,
不料桂枝生根開花,
在長安坊繁衍成林,
花開時節(jié),桂花香,稠酒香,
香溢長樂坊。
店主遂將桂花用蜜腌制后兌入酒中,
使酒更具特色,清香遠溢。
“黃桂稠酒”便由此傳開,至今傳為佳話。
《清異錄》所載“李太白好飲玉浮梁”,
指的就是古代的稠酒。
1924年魯迅先生到西安講學,
曾對稠酒產(chǎn)生濃厚興趣,
幾次要求痛飲。
楊虎城、張學良將軍駐軍西安時,
宴客總要用陜西的臻品稠酒。
三十年的中國要看深圳,
一百年的中國要看上海,
一千年的中國要看北京,
五千年的中國看咱們大西安,
西安的歷史講起來太長,
你要是喜歡,
咱們改天好好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