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人,一定要來趟貴州雷山,帶上和你一樣有故事的人;
沒故事的人,更是要來趟貴州雷山,只因這里正在發生著故事。
群笙吹動天際繚繞,巨鼓震撼響徹云霄,銀海高歌秀裙飛舞,谷倉滿載同慶苗年。
苗族,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雷山苗年來臨之際,我真的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體驗招龍圣事,相聚雷山苗年,放歌苗疆圣地,大山里過苗年,做一回苗鄉人。
傳承千年的苗年
體驗苗年文化,閱盡苗族滄桑。這個世界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還是自己的故鄉,傳承民族文化缺失靈魂深處的真愛,再努力也是蒼白。
苗年真的很神秘,尤其是它的祭祖和各種禮儀。走進苗年,你就會感覺到四周彌漫著濃濃的苗族千百年來農耕文明發展的氣息,這種氣息讓人心蕩神搖,讓人欲割難舍,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在這里,它帶給你的是心靈的震撼,而不僅僅是心理上的獵奇。
攝影 / 鼠標
作為一個碼字的人,參加了這么震撼的苗年,思前想后,這篇文章打算以什么方式呈現,幾天之后,我在敲擊鍵盤的此刻,還是無能地只想到了花絮,我的感受。就像所有大片,都會同時推出一部全程紀錄片一樣,花絮未必不如正片精彩,記錄下的照片未必不如現場有震撼,但是卻更接地氣兒,沒有章法,卻更真實。
在苗寨,苗年是一年中最熱鬧節慶。作為苗族人民最為隆重的節日,在過苗年之前家家戶戶都要進行節前準備,就像漢族過春節一樣。每家每戶都要打掃樓房、要給小孩縫制新衣,購買節日用品、添置新的生活用具。還要殺雞宰牛,備好豐盛的年貨,自家要早早的釀好米酒迎接苗年的到來。
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這不一年一度的盛大苗年又要開始了。銀器碰撞的脆響中,超過萬名苗族同胞組成的盛裝展演大部隊行至會場外,大家紛紛舉起相機,記錄這壯觀一刻。
叮叮當、叮叮當。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苗族同胞,個個頭戴銀冠,張揚而不夸張,簡約而很細膩,發髻插銀梳,耳配銀耳環,頸戴銀項圈,腰捆銀圍腰鏈,下身著苗家五節裙,腳穿苗家繡花鞋,純手工剌繡花帶裙繡片圖案活靈活現,如孔雀展翅,似出水芙蓉。展示著苗家精湛的服飾文化和歌舞藝術。在浩浩蕩蕩的隊伍里,男生吹著各式蘆笙,女生載歌載舞,沿著縣城街道徐徐前進,猶如一片銀海,場面極為壯觀。
巡游當天,萬人文化方陣有高排蘆笙隊、掌坳銅鼓隊、百鳥衣服飾隊、雷公山苗歌隊、公統中裙苗服飾隊、南猛蘆笙隊、長胡子老人隊……
雷山縣苗族文化富集,苗族蘆笙舞、銅鼓舞、民歌、織錦技藝、苗醫藥、苗繡、吊腳樓營造技藝等,在苗年得到集中展現。
當鼓聲敲響,當蘆笙吹奏,人們涌入鼓場。人山人海之中,這時,你才體會到什么是斑斕的世界,什么是快樂的海洋。
“每孟歲跳月,男吹蘆笙、女振鈴合唱,并肩舞蹈、終日不倦”的記載。足見蘆笙舞早已是苗族人民傳統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并風靡一時了。蘆笙是苗族文化的象征,練就精湛的蘆笙技藝,并傳承給下一代,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驕傲。
蘆笙的聲音,時而高亢悠揚,時而低沉醇厚。鼓點聲脆,時而鏗鏘有力,時而低回婉轉。千年苗族,千年壯烈。
11月間整個黔東南的苗寨都是一片熱鬧過節的景象,苗年有大年、小年和尾年之分,苗族人最為注重大年,是苗年最為熱鬧時刻,所有的傳統活動都在大年期間舉行。
第一章招龍祈福
苗年開幕式分為四個篇章,第一章招龍祈福靈感來自被苗族同胞視為興風降雨的神靈——龍;儀式莊嚴隆重,寄托了人們消災免難、吉祥如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幸福安康的愿望。
苗族是一個農耕民族,一個敬祖崇宗、敬畏自然的民族,果實的收獲是祖宗的保佑和天地神靈的恩賜所得。苗年是一個慶祝收獲、祭祀祖宗、感恩天地的一個盛大節日。
這個民族十分頑強與堅韌,在這個莊嚴年節里,他們面向著東方,呼喚先祖的靈魂,他們要與先祖同食同樂。他們就是利用這樣一個節日,去聆聽遠去的足音,去追尋真實的足跡,去實現民族的夢想。
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走寨結同年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參加,小蘆笙手先吹一陣短促笙曲,大小笙手再一起吹奏,姑娘們穿百鳥衣,戴銀首飾,銀花冠翩翩起舞,銀佩脆響和笙歌,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
古老苗年新風情,黛阿(苗族姑娘的稱呼)和你鬧個夠。一杯茶、一口酒、一頓飯、一首歌、一段舞,一個寨,一座山。當然,還有一個黛阿。
第二章悠然雷山
寓意登上苗嶺巔,悠然見雷山,十月過苗年,相聚在雷山。雷山是苗族歌舞之鄉,盛世苗年,苗族同胞載歌載舞歡聚一堂,
跳銅鼓、吹蘆笙、木鼓舞、錦雞舞……苗家人擊掌呼號、雙臂舞動,在輕盈變幻的舞步中,傳遞著對豐收的喜悅,對風調雨順的期盼。
跳竹竿是一種古老獨特的活動,也是一項令人陶醉的文藝體育運動。它不但姿態優美,富于節奏,而且氣氛非常歡快熱烈,女人們揮動衣服跳起了優美的舞蹈,所有的跳躍在珰珰珰的敲打中是那么迷人,忘記了辛酸和苦累。
雷山是苗族歌舞之鄉,盛世苗年,民眾更是歌舞慶祝,歡歌妙舞延續不斷。千人歌舞,萬人歡騰,共享視聽盛宴,這就是苗家人過年的霸氣,這一壯觀場面你值得擁有,
鳳凰苗族每一個刺繡圖案紋樣都有一個來歷或傳說,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達,是苗族歷史與生活的展示。蝴蝶、龍、飛鳥、魚、圓點花、浮萍花等圖案都是《苗族古歌》傳唱的內容。
岜沙苗寨不一樣的苗族,它被譽為“世界上最后一個槍手部落”。岜沙苗寨,民居、頭飾與其他村寨迥然不同,獨具特色,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并存,現在仍然保持著鮮為人知的鐮刀剃頭、古代發式,簡約婚俗。岜沙男子穿著自織的無領右開衽銅扣青布衣,直筒大褲管青布褲,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藥槍,頗有明清武士風貌。在這個原始的部落里,你會感受到特別的濃厚民族文化氣息,最神奇的是你可以看到用鐮刀剃頭——用鐮刀把一個岜沙漢腦袋上的頭發刮得所剩無幾,中間只留下一個小鬏鬏,滿寨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奇特發型。
第三章苗疆圣地
精彩的演出,伴隨整齊的鼓點,苗家人輕擺雙臂,裙擺飛揚,舞步和隊列的變幻中,跳出了對風調雨順、幸福安康的期盼。
巡游的隊伍,邊歌邊舞,你可領會到苗族飛歌的高亢嘹亮,古歌的雄壯蒼涼,情歌的聲聲纏繞。三十幾個方陣,三十幾種風情,營造出雷山苗年的熱鬧盛景。《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還曾唱響北京,唱進維也納。
長胡子老人隊,各個手拿長煙斗,精神閃爍,邁著輕快的步伐,帶動著服飾翩翩起舞,苗族人的樂觀豁達,正是是苗族人普遍的性格,可以說已經形成了一個民族性格。苗族人能歌善舞,農閑之余,吹奏蘆笙,跳起鼓舞,唱起苗歌,無一日不娛樂,無一日不歡聚,非常樂觀。正如苗歌里所唱的:一天不唱歌喉嚨癢,一個月不唱歌病倒床,一季不唱歌喉嚨布上蜘蛛網,一年不唱歌寧可見閻王。他們過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這種安于淡泊、樂觀豁達的性格,無疑有助于他們的健康。
第四章歌舞飛揚
以最熱烈的苗鄉盛情揭開雷山苗年的序幕。
隨著蘆笙曲調的快慢節拍,雙手于兩側稍往外自然搖擺,頭上的銀飾錦雞躍躍欲飛,銀角冠一點一搖,腿邊花帶一飄一閃,百褶裙腳邊的潔白羽毛銀浪翻飛,貌若錦雞亮翅,翩翩漫舞,酷似錦雞在行樂覓食。
天下苗族是一家,歡迎四方客人到雷山。在蘆笙銅鼓的引領下,所有演員圍成大圓圈跳起了團結(同心圓)《送客歌》舞。
苗族千人長桌宴
熱鬧了一整天,當夜幕來臨之際。苗家人不分你我坐在長桌宴,共同慶祝佳節。
千人苗族銀飾盛裝長桌宴,以苗族傳統的隆重儀式喜迎苗年,場面壯觀震撼,令人嘆為觀止。來自不同支系的苗族同胞身著各式各樣的盛裝,一字排開,長桌宴上,臘拼、酸湯魚、白切雞、韭菜根、魚醬,桌面上擺滿了苗族的傳統佳肴,原生態的味道,口齒留香,回味無窮。熱情好客的苗家人,端起苗家美酒相邀暢飲。
苗族千人長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通常用于接親嫁女、滿月酒以及村寨聯誼宴飲活動。左邊是主人座位,右邊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對,敬酒勸飲并對酒高歌。
美麗的服飾文化與傳統長桌宴的形式,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無窮魅力。這幾天耳邊總想起苗族敬酒歌:你喜歡也要喝,不喜歡,也要喝,管你喜歡不喜歡都要喝。干一杯,干一杯,干一杯,干一杯......
那一天,我們都很快樂,滿腔的情感都寄托在年夜飯這香醇的長桌宴里……
苗族從頭到腳都是非物質文化元素的民族服飾,在雷山苗族體驗苗族文化盛宴,在苗族民眾濃厚的苗年氛圍里體驗,讓我更加熱愛和保護苗族族的文化。
如今的苗年已成為雷山縣一張金名片,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從苗年活動中體驗到多姿多彩的苗族文化。
這就是苗族,一個獨特的民族,到雷山過苗年,我在雷山等你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