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2月27日訊 昨日,由臺灣9家媒體共同舉辦的第14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辯論會拉開序幕,首場由三立電視臺主辦,徐欣瑩、王如玄、陳建仁三位“副總統”候選人率先登臺一較高下。整場辯論會涉及教育、文化、交通建設、社會福利、“國會”改革等多個議題,但青年議題的比重更加突出,三黨在端“牛肉”的同時,也不忘暗諷對手。
在第一輪申論時,民進黨候選人陳建仁就提出,未來若能執政,將做4件事解決年輕人的“藍色憂郁”,包括協助產業升級、打造友善年輕人創業環境、解決教育體系學用落差、減輕年輕人居住和家庭照護負擔,并端出“政治牛肉”,承諾未來將建設20萬戶只租不付的社會住宅,強調其中很大一部分要留給青年居住。
在交叉詰問環節,親民黨候選人徐欣瑩批國民黨候選人王如玄在擔任“勞委會主委”時,提出22K政策造成年輕人痛苦,問其如何提升大學畢業年輕人起薪。王如玄回答,“有人故意把我和22K連接在一起”,并解釋說,原本是在金融海嘯時期,為了避免年輕人失業而提出22K的公司實習方案,實際補助是26K,卻被資方濫用。王如玄說,以前是經濟發展時才幫員工加薪,現在他們提倡通過制度的調整,先給員工加薪,讓企業賺更多的錢,并承諾加入“追薪學院”的年輕人,未來月薪在4萬新臺幣以上。
王如玄則質問陳建仁,他和李遠哲關系深厚,但當初臺灣廣設大學也來自于李遠哲的教育改革,對此如何看待。陳建仁回答說,這是國民黨執政時期推出的教育改革,撇清了李遠哲的話題。而對于教育改革的問題,徐欣瑩表示,教改失敗讓學子和家長都無所適從,認為應推動高中免試入學,落實多元智能,讓教育機會均等,同時強化技職體系,讓行行出狀元,而非人人念大學。
在辯論過程中,王如玄也談到自己讀書時候的經歷,由于家貧無法參加補習班,老師卻體諒她,讓她交一個沒裝錢的信封即可,她說,正是這位老師給她的啟示,讓她始終記得,在幫助弱勢群體時,也不要忘記保護別人的尊嚴。王如玄用生動的案例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也因此得到網友的熱烈討論。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臺灣選舉 頻道推薦
-
臺灣洪秀柱用盡“洪荒之力”輔選花蓮市長2016-10-18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