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頭媽媽在微博中曬出兒子在家學做家務的照片,石頭像模像樣地切菜,非常認真。在很多家庭中,家長都不愿意讓孩子學做家務,尤其是學做飯,認為太危險,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學習做飯對孩子來說有很大好處。
石頭放假在家學習做家務
石頭媽媽在微博曬出一組石頭在家做家務的照片,石頭拿著小刀認真切著胡蘿卜和芹菜,還自告奮勇要做飯給家人吃,十分可愛。隨后郭濤調侃道:“這是我兒紙嗎?我兒紙怎么這么黑?他不是愛吃肉嗎?為什么吃這么素?兒紙,變兔啦?”
在我國,不讓孩子做家務往往是爸爸媽媽表達愛的一種方式。許多孩子從小到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僅生活能力很差,還缺乏一定的責任心,這樣,無疑限制了孩子的進一步發展。
之前,看過這樣一則新聞,日本福岡一個小女孩叫阿花,媽媽得了癌癥。阿花4歲時,媽媽就教她做菜。一年后,媽媽走了,5歲的阿花學會做所有便當。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為了和媽媽的“約定”,每天疊衣服、曬衣服、刷澡盆、喂狗狗,有時還給爸爸做晚飯……患病當中,阿花的媽媽考慮得最多的就是教孩子什么最重要?最終她作出了自己的決定:“我要教會你做家務,學習可以排在第二位,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只要阿花力所能及的事我都讓她自己來,我希望女兒一個人也能頑強茁壯地活下去。”
其實,不僅阿花一個孩子這樣,在日本,當孩子到了適齡期,對廚房里的一切感興趣時,爸爸媽媽就會利用這種好奇心,教他們學習做飯。他們覺得,吃飯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方式,如果飯都不會做,孩子還談什么獨立生存?正是基于這種原理,他們才放心地讓孩子走進了廚房。
寶寶多大可以學做菜
孩子從2、3歲起就有了很強的模仿欲望,對大人做的家務事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所以這時讓孩于試著走進廚房是很好的時機。
因為在孩子眼里,天堂就在身邊,在異乎大人的超強想象力指引下,寶寶們會隨時從房間的任何一個地方發現玩的樂趣。而對于2~4歲的孩子來說,家里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廚房了。廚房里的瓢盆、刀、瓶罐,在孩子眼里簡直是一個小型游樂場,尤其是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看到爸爸媽媽在廚房又用鏟,又用鍋,又切菜,忙得不亦樂乎,對幫廚的興趣也就日益增強,而許多爸媽對此卻往往置之不理,要么干脆阻止入內,認為自己這是在充分保證孩子的安全,其實恰恰是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也許就這樣摧毀了孩子下廚的樂趣及美麗的創造。
讓孩子進廚房的五大好處
1.學習生活技能
吃飯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方式,如果飯都不會做,孩子還談什么獨立生存,所以讓孩子學習烹飪,就學會了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
2.利于五覺的開發
在學習烹飪的過程中,孩子可以了解到各種食物的屬性,嘗到酸甜苦辣,見識赤橙黃綠,有利于“五覺”的開發。
3.更自信
小孩用雙手敲敲、打打、揉揉、拉拉,也等于是在經歷疼痛、辛酸、得意、快樂等各種不同而豐富的情緒,這種經歷能夠使他們對自己所擁有的能力更加自信。
4.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在廚房里學會保護自己,明白什么是危險,積累了經驗。
5.培養親子關系
其實讓孩子進廚房做菜,并不意味著讓他們辛苦。相反,和父母共做家務已成為增加親情的快樂時光。
為寶寶準備適當的用具
1.圍裙
這是必不可少的道具,一件適身的圍裙不僅讓孩子有了下廚的感覺,也可以為媽媽們留住干凈的衣服。
2.袖套
夏天寶寶穿著單薄,袖套則可以保護寶寶幼嫩的雙臂不被燙到或弄臟。
3.小板凳
寶寶還小,沒有這個道具可能他還看不到鍋,記得凳子要高矮適宜,還要防滑。
打造安全的廚房環境
如果防范措施做得好,不但可以消除廚房的危險因素,廚房還可以成為你增進親子關系的好場所。
收好電線
將電水壺、烤箱、攪拌器的電線收好,別讓孩子觸摸。如果可能,為水壺選擇一種可伸縮的電線。因為不僅僅是燒開的、冒蒸汽的壺可以燙傷人,煮沸后15分鐘的水也能燙傷人。
用有蓋的垃圾桶
廚房的垃圾桶最好能加蓋,以免孩子看到桶內的垃圾,一時好奇而拿出來玩。
關好燃氣灶
不使用時,一定要記得關閉燃氣灶總閘,以免孩子獨自無意中打開燃氣。
收好利器
把刀、剪刀、刨刀、開瓶器和其他尖銳的器械插入刀具架,放到孩子夠不著的地方。平時不大用的尖銳器械,最好放進上鎖的碗柜。
收好打火機
火柴、打火機、火種之類物品必須放到孩子看不見而且夠不著的地方,以免孩子因為好奇而玩。
小心滾燙的食物
如果大人端起滾燙的東西,無論是一杯熱牛奶、一盆肉湯還是一道拔絲蘋果,一定要先看清孩子在什么位置,絕對不要端著滾燙的東西從他頭頂掠過。
將塑料袋打結
很多媽媽習慣收集大量購物塑料袋,以備盛裝廚房垃圾。媽媽最好把空的塑料袋折疊打結,這樣即節約空間,整潔干凈,又可以避免孩子把塑料袋套在頭上發生危險。
別把不能吃的放進裝食物的容器
進入廚房的孩子,會很想動手提前嘗嘗食物。他們很可能誤認盛器,把里面的東西放進嘴巴。
正確使用微波爐
用微波爐加熱時,讓孩子遠離微波爐,千萬不要讓他站立在微波爐面前,頭部正對著加熱區。否則容易影響孩子健康。
熟悉滅火器
身為父母,最好能了解一下樓道里的滅火器所在的位置。并且利用空暇時間,好好了解一下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多擁有一種營救孩子于危難中的能力。
如何指導寶寶做菜
以做餃子為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做不同的菜:
2-3歲寶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可以幫助大人拿遞物品:
一、你在拌餃子餡時,讓孩子把門口的蔥遞給你。
二、下餃子前,可以讓孩子給你拿一杯水倒進鍋中;不要怕他弄壞東西,這些是你可以忍受也是必要的損失。
注意你的目的不是真讓孩子幫你干活,只要他(她)高興,你的目的就達到了,所以不要因為孩子弄臟了衣服或地板責備他。
3-4歲寶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可以參與一些簡單的工作:
一、大人可以讓孩子參與擇菜,擇些豆角、青菜之類的蔬菜拌在餃子餡中。
二、給孩子一塊面團,讓他搟餃子皮,當然不能期望這個餃子皮能包餃子,但是讓他多搟幾個,選出能用的包好給孩子單煮。
三、將煮好的餃子盛出一、二個,放在大碗中,讓孩子端出廚房。注意最好是干撈,不要盛熱湯。
4歲以上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已經可以和大人一起下餃子了:
步驟一 下餃子
通常孩子們會將餃子一個個的丟進去,這樣做的后果是容易被濺起的水燙到,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指導孩子從鍋的邊上下餃子。
步驟二 攪拌
下鍋的餃子為了不粘底需要用鏟子攪動一下,通常孩子們對攪拌的動作極端熱愛,所以用鏟時爸媽要在一旁協助孩子抓住鍋柄,防止鍋子側翻,燙傷孩子。
步驟三 起鍋
爸爸媽媽可以準備一個大一點的碗,以保證孩子“投遞”的成功率。
步聚四 享受成果
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就這樣出鍋了,吃吃看,是不是比爸爸媽媽燒得要好吃呀。
注意事項:父母一定要全程在旁邊照看。
對于爸爸媽媽來說,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學做飯是沒用的事情,這件事可大可小,小到孩子的吃飯問題,大到孩子自理能力和責任感的問題。馬上寒假就要到了,各位家長不要只盯著孩子的學習,不妨也培養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接觸一下廚房的相關事項,學學做飯,讓孩子在身心多方面得到鍛煉。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